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5.18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心應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祝賀人醫院開業的賀辭。語本《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比喻對病痛療能順利恰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察。《北齊書.卷四九.方伎傳.馬嗣明傳》:「刑邵子大寶患傷寒,嗣明為之,候脈。」《黃帝素問靈樞經.卷九.衛氣失常》:「候病所在,骨之屬者。」
推陳出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陳出新」原作「推陳致新」。宋代費袞《梁谿漫志》論及對同朝張文潛〈粥記〉一文「勸人每日食粥以為養生之要」的看法。起初,他認為這個主張很可笑,但是在看過《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的記載:陽虛侯的宰相趙章生病,名醫太倉公淳于意斷五天後就會死,可是到第十天才死,這是因為趙章平日喜愛吃粥的緣故。又看到蘇軾的書帖上寫:「夜裡肚子餓,吳子野勸我吃白粥,說是可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有利於橫膈和調養胃。」才相信張文潛的言論。後來「推陳出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排除老舊的,創造出嶄新的事物或方法。《明史.卷一六四.范濟列傳》云:范濟奏請宣宗改革幣制,發行新紙鈔,即用「推陳出新」一語,表達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醫治。如:「治療」、「療」。《周禮.天官.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以五氣養之。」
瑞文氏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業成就測量有關。而由於文化減低的內容,瑞文氏測驗非常適合用於跨文化的研究。另外,此測驗在神經心理學的斷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測驗所測量的是推理與流動智力,而不受內容知識的混淆。(註1.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瑞文氏測驗、瑞文氏圖行推理測驗、瑞文氏漸進式矩陣、瑞文氏非文字推理測驗英文關鍵字:Raven Progressive Matrices、RPM 參考資料註1. 郭生玉(2010,三版)。教育測驗與評量(頁515~516)。臺北市:精華書局。註2.王文中、陳承德(譯)(2009,初版)。心理測驗(頁401~404)。臺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療。如:「治療」、「治癒」、「醫治」。《韓非子.喻老》:「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老殘遊記》第一回:「來了一個搖串鈴的道士,說是曾受異人傳授,能治百病。」
動態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的水準;並評估如果要提升這三方面的能力到某一個水準,需要給予多少協助量,藉以作為區辨個別差異,提供斷處方的依據。故在動態評量時,受試者答題時可與施測者間有大量的互動,這份互動是歷程、斷,更是協助導向,可了解受試者的學習歷程與發展脈絡。且評量是施測者跨多個時間點觀察受試者的進步與改變情形,就是採取連續測驗、教學、再測驗的程序。維谷斯基指出,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成就和協助下能完成的成就中間有一段距離,他稱此為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決定、判定。如:「斷」、「當機立斷」、「優柔寡斷」。《漢書.卷六八.霍光傳》:「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拖曳、牽引。《說文解字.手部》:「揄,引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於是鄭女曼姬,被阿錫,揄紵縞。」唐.張守節.正義:「揄,曳也。」《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女乃斂羞容,揄長袖,就榻視。」
文化回應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抱持高度的期待,相信每個學生都願意學習,而且可以發揮潛能以獲得成功。2.了解學生的學習現況,進行斷與補救,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資源與機會。3.利用與學生有關的經驗來組織與說明學習內容,確保學習的意義性、關聯性、重要性與有用性。4.為學生建立支持學習的社群(包括家長、同儕與社區),提供資訊讓家長了解教師的教學與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協助學生學習的策略。5.告知學生利用自己的先備知識、經驗與技巧來進行學習,並使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式態相容適配。6.以真誠尊重差異,建立正向及支持的學習環境。7.重視每位學生的意見,籲勵學生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