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鬱鬱不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悶的樣子。《三國演義》第二回:「三人鬱鬱不樂,上街閒行,正值郎中張鈞車到。」《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鬱鬱不樂,正想別的法子,偏偏各樣復舊的上諭下來,只索罷手。」
融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融洽和諧。唐.李商隱〈為裴懿無私祭薛郎中袞文〉:「靈臺委鑒,虛室融和。」
槃根錯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詡:音ㄒㄩˇ,即虞詡,生卒年不詳,東漢陳國武平人,字升卿。少有才幹,安帝永初中為鄧隲所惡,由郎中遷朝歌長,有治聲。累遷尚書僕射,數忤權貴,順帝永和初以尚書令去官,卒。 (2) 勞弔:慰問。勞,音ㄌㄠˋ。 (3) 別:區分、分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司馬彪《續漢書》(據《藝文類聚.卷五○.職官部六.令長》引)、《後漢書.卷五八.虞詡傳》
主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賣物的主人,含有諷刺的意味。元.無名氏《黃花峪》第四折:「早是我認下些賣肉的主顧。」《醒世姻緣傳》第二回:「楊太醫平日原是個有名莽郎中,牙痛下四物湯、肚冷下三黃散的主顧。」
司空慣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司空見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司空見慣」這句成語,與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有關。劉禹錫和柳宗元是好友,兩人都因宰相王叔文的牽連被貶官。之後,劉禹錫的仕途就相當的乖舛,屢經波折後,好不容易才在唐文宗太和二年回到朝廷擔任主客郎中的官。「司空見慣」的故事,大概就發生在這個時候。當時京城有位曾經擔任過司空的李紳,也喜愛詩歌,因為久仰劉禹錫的才名,所以特別在自家擺設盛宴款待他。席中,還安排一位年輕貌美的歌妓表演。劉禹錫看到李紳隨手一擺,就是這麼盛大的場面,想必早已見慣了,不禁為自己乖舛遭遇,感到非常悲傷。劉氏曾經在江南擔任過刺史,所以詩中自稱為「江南刺史」。後來從這段故事摘出「司空見慣」這句成...
千金一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詳。楚漢相爭,初為項羽部將,數圍劉邦。及項羽滅,為劉邦追捕,後由朱家透過汝陰侯滕公,乃得赦免,並官郎中、中郎將及河東守等。 (7) 諫: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 (8) 通:交往。 (9) 不說:不悅。說,通「悅」。 (10) 游揚:稱揚美名,使名聲遠播。 (11) 距:通「拒」,拒絕。
幽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深微妙。唐.韓愈〈進學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宋.陳傅良〈哭呂伯恭郎中舟行寄諸友〉詩:「遐搜接混茫,細剖入幽眇。」
令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古代稱自己的弟輩,即弟之意。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五首之一:「永絕賞心望,長懷莫與同。末路值令弟,開顏披心胸。」唐.李嘉祐〈送舍弟〉詩:「老兄思難儔匹,令弟清詞堪比量。」(2)敬稱他人的弟弟。唐.權德輿〈揚州兵曹參軍蕭蕭府君墓誌銘并序〉:「初君與令弟故司封郎中惟則,同以儒服游京師,賢士大扶締交慕義者如響。」也稱為「淑弟」。
盧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48~800?)字允言。唐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濟)。安史之亂時,曾客居鄱陽。數舉進士不第,後由宰相元載推薦,官至檢校戶部郎中。因曾經歷軍旅生活,故詩風豪放雄邁,為大曆十才子之一。著有《盧允言集》。
消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融化、消失。宋.秦觀〈寄李公擇郎中〉詩:「朝睍既升淮海見,漉漉雨雪自消融。」《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若是塵心全不起,任他宿債也消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