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4.62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模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透模型是由Egon Brunswik提出的整體環境知覺理論,認為環境線索不可能完全反應真實,實質環境提供多樣卻模糊的線索,知覺者必須在意識線索的同時,利用線索對環境的真實狀況作出判斷。因此,環境知覺者並非被動的接受環境訊息,卻是主動搜尋線索,並在豐沛的環境刺激中與自己的過往經驗進行比對與組織的工作,而有意圖地開展自己的道路。
  人們的知覺歷程就像眼睛或攝影機前的透,將環境訊息經過過濾與重新組合而成為有規則且統合的知覺。個人由經驗中學會哪些刺激最能夠正確地反應真實環境,在組織時給予較大的比重。所以,世界並非由觀察所得,而是由許多可信度不同的線索推論構築而來。
中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光中顯示的像。中像看似正像,實係反像。例如吾人站在平面反光前方,看到中自己的像。你的左右方向與中影像的左右方向看似相同,實係不同。此為人的前後移動,與中影像前後移動方向相反之故。如用二個反光,則可從二中看到正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借。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一:「棄等弁髦,蓋率履則有餘,考則不足也。」
樂昌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夫妻因故分散。參見「破重圓」條。《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不幸箭穿駕手,刀中梢公,妾有樂昌破之憂。」
抬攝(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抬攝」又稱為「抬」,是一種電影或電視拍攝的攝影運手法;拍攝時攝影機機身位置不變,僅以上下移動頭拍攝方向的高低,以改變觀眾注意力至其他主體上。依抬動攝影機頭的方向而言,可分為上抬(tilt up)與下抬(tilt down)。
  抬攝常用於所拍攝主體細長,用遠景涵蓋構圖不佳時,或希望向上(下)移動頭引導或轉換觀眾注意力的時機。舉例而言,許多直幅的國畫,如以遠景拍攝其全景,畫會太小無法看到細節,且構圖不佳,不如由圖畫的上端以特寫拍滿畫面,再漸次下抬頭直至圖畫下端;如此使可引導觀眾注意力,並讓觀眾依序看到圖畫的細節。
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天體或遠處物體的儀器。也稱為「望遠」。
高抬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官吏執法嚴明,判案公正。《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今日天理昭然,一一是他親口招承,伏乞相公高抬明,昭雪前冤!」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只望大人高抬明,替小婦人作主咱。」也作「明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微或望遠貼近眼睛的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大。一種可以將細小的物體放大,以便觀察的凸透
菱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雕鏤著菱花的子。唐.楊達〈明妃怨〉詩:「匣中縱有菱花,羞對單于照舊顏。」《紅樓夢》第二八回:「嚈不下玉粒金蓴噎滿喉,照不見菱花裡形容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