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循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主見,隨聲和。《隋唐演義》第七十一回:「奇哉!可見此等婦人之沽名釣譽,而禮官之循聲會也。」
庸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保護本國的安全,屈服於他國的勢力,任由其指揮的國家,稱為「庸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來歸。《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是歲,匈奴薁鞬日逐王比率部曲遣使詣西河內。」三國魏.鍾會〈檄蜀文〉:「往者吳將孫壹,舉眾內,位為上司,寵秩殊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毛茛科子屬,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塊根,莖高一公尺餘。葉五角形,掌狀深裂達基部。秋日開花,萼五片,紫碧色,呈帽狀;花瓣二片。主塊根形小,稱為「烏頭」,著烏頭側面而傍生者,為「子」,乃因烏頭而生,因以得名。一般供觀賞用。可入藥,用時如未經炮製直接使用,會造成心臟痲痺、呼吸急促,甚至死亡。亦與烏頭混用、混稱。
註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註項為記述編目的著錄項目之一,凡為解說題名、著者、版本、出版、稽核、集叢各項未能詳盡之處,得於註項說明之。它是各著錄項目的補充與說明,凡是各著錄項目中不及備載的資料,需要說明或提作檢索款目的,均可記於註項。註項之著錄資料,可取自作品本身或其他來源,引用之字句應加引號("" ""),均不必加方括弧。
  註項著錄於集叢項之後,若無集叢敘述,則著錄於稽核項之後,另起一段,並且每一事項自成一段,分段記載。若註有數則時,其著錄順序,大致依編目規則所規定之著錄項目,依次記載之。茲列舉數則註之著錄方式,以供參考:
  (一)中國藝術歌曲選集(說明作品之性質)
  清華大學屬中學位於北京海淀區清華園。係大陸地區最著名的中學之一。
  清華中前身係清華大學教職員工子弟學校─成志學校,於民國四年(1915)創辦。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內遷昆明,改為西南聯大,成志學校停辦。三十五年(1946)學校復課,增設初中部,教育家李廣田任校長。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余冠英、鄭桐蓀等擔任志成學校管理委員會委員。一九五二年,與燕京大學屬學校初中部合併,改為清華大學設中學,僅有初中部,只招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員工子弟。一九六○年學校另新建校舍,擴大為有初中、高中部的完全中學,改名為清華大學屬中學,向全市招生。一九六四年試辦...
臺灣地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長橢圓形,稀匙形,長2-7 cm,寬1.5-2.5 cm,先端微凹具突尖,葉緣近平直,中肋下陷於上表面而微凸出於下表面。花瓣藍色。

膻逐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依靠或追隨奸邪的人。《明史.卷二一○.董傳策傳》:「干進無恥之徒,膻逐穢,麇集其門。」也作「膻逐臭」。
  南京師範大學屬中學校址在南京市察哈爾路。前身身為三江師範屬學校。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張之洞創設。
  南京師範大學屬中學數度易名。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三江師範屬學校改為兩江師範屬學校。民國六年(1917)改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屬中學,於八年(1919)同時隸屬於東南大學,至十二年改為東南大學屬中學。十七年改稱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當時校址均設在四牌樓大學部內。抗日戰爭爆發,校址遷貴陽馬鞍山,改為國立第十四中學,並在重慶和沙坪壩設有中和分校。三十五年(1946)三校合併遷回南京現址,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屬中學。一九四九年改為南京大學屬中學。一九五二年改為...
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水與固體之著力大於本身之內聚力時,將會有水藉此表面張力著於固體上,而這種著於固體的水即稱為著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