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幼獸。如:「馬駒子」、「駒子」。宋.王禹偁〈神童劉少逸與時賢聯句序〉:「真麒麟之駒,鳳凰之雛也。」
虎背熊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寬厚如虎,腰粗壯似熊。形容人的體型魁偉。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二折:「好漢,狗背腰的。哦,是虎背熊腰。」《鏡花緣》第九五回:「只見裡面有兩個少年大漢迎了出來。一個面如重棗,一個臉似黃金;都是虎背熊腰,相貌非凡」。也作「虎體熊腰」、「熊腰虎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咬、吃。如:「吞噬」。《左傳.哀公十二年》:「國狗之瘈,無不噬也。」唐.柳宗元〈三戒.黔之〉:「他日,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奔跑的速度可能比不上食肉目動物中跑最快的,但他們具有堅強的毅力,可以比獵食者跑得更久。騾是母馬和公交配後生下來的混血兒。能吃苦耐勞,但不能生育。(註2) 普氏野馬普氏野馬是唯一倖存的野生真馬,在中國西北部到蒙古半沙漠化原野上三兩群地生活。這裡可能不是牠們最喜歡的棲息地,而是受到迫害被驅趕到了這裡。動物園裡養的普氏野馬數量眾多,奇體格強壯,在許多地方都有別為家馬,不過,普氏野馬還是可以跟家馬交配。(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馬英文關鍵字: horse 參考書目註1: 可愛世界(上)動物篇,賴景陽和朱耀沂審稿,國語日報雜...
氣急敗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哥哥救我一救!」大頭領問道:「怎麼來?」二頭領道:「兄弟下得山,到他莊上,入進房裡去。尀耐那老把女兒藏過了,卻教一個胖和尚躲在他女兒床上。我卻不隄防,揭起帳子摸一摸,吃那廝揪住,一頓拳頭腳尖,打得一身傷損。那廝見眾人入來救應,放了手,提起禪杖,打將出去。因此我得脫了身,拾得性命。哥哥與我做主報仇。」大頭領道:「原來恁地。你去房中將息,我與你去拏那賊禿來。」喝叫左右:「快備我的馬來。眾小嘍囉都去。」大頭領上了馬,綽鎗在手,盡數引了小嘍囉,一齊納喊下山去了。 〔注解〕 (1) 寨:音ㄓㄞˋ,盜寇聚集的地方。 (2) 小嘍囉:強盜的部下。嘍囉,音ㄌㄡˊ ㄌㄨㄛˊ。
不倫不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不三不四、非非馬
泥牛入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塑的牛一旦掉入海中,立刻瓦解。比喻一去不復返。《五燈會元.卷一六.靈巖圓日禪師》:「九年面壁空勞力,三腳兒跳上天,泥牛入海無蹤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此時那兩個錢莊幹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得一個泥牛入海,永無消息。」
打退堂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退堂鼓」原作「打散堂鼓」。古代官衙公堂上都有設鼓,擊鼓以聚散群眾,或申報緊急公務,稱為「堂鼓」,而當官吏審理案件完畢後,也擊鼓以示退下休息,這時所敲的為「散堂鼓」。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張兒、蔡婆婆,都取保狀,著隨衙聽候。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即是官員結束審案,命令手下打鼓,表示退堂。「散堂鼓」即「退堂鼓」。後來「打退堂鼓」引申為中途退縮放棄之意。「打退堂鼓」較早書證如《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如今聽說要拿他們當作出頭的人,早已一大半都打了退堂鼓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疲倦、疲乏。如:「困倦」、「困頓」、「形疲神困」。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搶劫。《儒林外史》第四回:「嚴鄉紳執意不肯,把小的的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