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1.08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點背唇飛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略側扁。體長為頭長之4.1-4.7倍,為體高之4.9-5.9倍。頭長短於背鰭起點至尾鰭上葉起點之間距。吻鈍短。口開於前端,下頜略突出;兩頜有齒,齒細小;腭骨具弱齒。鼻孔兩對,大形,近於眼前。鰓裂寬,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鰓耙數8 + 16-19 = 24-27。鰾大,向後延長;腸簡單,無幽門及盲囊。體被圓鱗,大而薄,易脫落;頭部多少被鱗;側線甚低,近腹緣,在胸部不分枝,具鱗48-55;背前鱗29-34;側線上鱗8。背鰭無棘,位於體之後部,具軟條13-14,鰭膜上具黑色斑;臀鰭起點在背鰭第6-8軟條基底之下方,具軟條10-11;胸鰭末端達背鰭後部基底或更後方,第1鰭條不分歧,一致呈紫褐色,無...
叉舌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生草本;具圓柱狀塊根。莖甚短,葉位於莖基部,頗窄,銳頭。花序纖細。花綠色不甚張;唇瓣自中部彎曲向下;側裂片絲狀,甚長,2 cm或更長,略上揚;中裂片舌狀。

高體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高而強度側扁,體略呈方菱形,背緣輪廓隆起。頭短,略呈三角形。吻短。眼大,側位。口亞下位,呈深弧形。具2對,頜長於吻。體被中大型圓鱗,背鰭、臀鰭的基部均具有鱗鞘。背鰭末根不分支鰭條為粗狀的硬棘,其後緣呈鋸齒狀,後方鰭條依序漸短;臀鰭第3根鰭條粗壯,但不具鋸齒;尾鰭為深叉狀,兩葉末端尖。體呈銀白色,背側灰褐色,腹側灰白色。體側無明顯的黑色橫帶;腹鰭微黃色;各鰭灰白色。
短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稍側扁;頭鈍短。頭頂無冠膜;鼻5-8分支;眼上9-10分支;兩側頸30-32分支叢生於頸側同一膨大基部。上唇具細摺,下唇具皺摺,下唇二側後方側孔皆具一對;上頜齒可自由活動,下頜齒稍可活動;上下頜不具犬齒;鋤骨無齒。側線在前方有許多短側枝。D. XII, 12-13; A. II, 13-14; P. 5; V. I, 4。背鰭最後軟條與尾柄相連,臀鰭不與尾柄相連;成熟雄魚在臀鰭硬棘有一螺旋狀的膨大肉趾。體散布成團狀的黑褐色斑點,活魚時為桃紅色;鰭亦布滿斑點,活魚時胸鰭、尾鰭為淺黃色。
金帶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稍側扁,呈長紡錘形。吻鈍尖,口小;上頜後部圓,不達眼前緣下方;頦達前鰓蓋後緣垂線;上下頜齒絨毛狀,鋤骨與腭骨無齒。具1扁平鰓蓋棘。鱗片小,頭與體被櫛鱗,腹鰭基部具一腋鱗,眼前及吻端無鱗;側線完整,側線鱗之側線管分支;側線鱗數33-36。背鰭兩個,完全分離;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尾鰭深叉型。體背紅褐色,體側淡紅色至白色,腹部呈白色;體側有一條金黃色縱帶,胸鰭後上方不具黑點。腹膜為暗色。各鰭在魚體新鮮時,呈現鮮黃色。
凹腹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entrifossa longibarbata (Okamura, 1982)
體型延長,側扁,頭部中大型,口大,下位,頦部有一長;上、下頜齒為錐狀,多列排成寬齒帶。鰓條骨7根,體被小型櫛鱗,鱗片上佈滿向後突起之三角形弱棘。肛門離臀鰭稍遠,發光器短小位於兩腹鰭基底之間,約略分為兩部分,前端為黑色小圓斑,後端為黑色裸露之無發光區域,其上有肛門及尿殖孔。體色為銀灰色,胸鰭及腹鰭黑色,第一背鰭上有一不明顯之黑色斑紋,屬中型鼠尾鱈,可成長至30公分左右。
日本九州、台灣東北部。
分布於水深350~700公尺水域,深海底棲性,肉食性魚類,以小型蝦蟹為主食。
漁民常以底拖網捕獲,數量多,為常見的種類,無經濟價值,多作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飛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ypselurus (Cypselurus) naresii (Günher, 1889)
體延長,略側扁,截面略成長方形;吻中等大小;頭長等於背鰭起點至尾鰭上葉起點之間距;胸鰭甚長,具14~15軟條,第一鰭條不分枝,第三、四鰭條最長,末端達尾柄中央;腹鰭長,基底位於鰓蓋後緣至尾鰭下葉起點間距之中央,其末端達尾柄前部;背鰭與臀鰭對在於體後方,背鰭不高大,具10~12軟條,臀鰭具8~10軟條,臀鰭起點在背鰭第五至七鰭條基底之下方,臀鰭鰭條較背鰭少2~3條;尾鰭深開叉,下葉長於上葉;側線低位,近腹緣;體被易脫落大圓鱗,背鰭起點至側線間有鱗8列,背鰭前正中線上有鱗28~32枚;口蓋骨有齒;脊椎骨42~46枚。幼魚無高背鰭,具一扁帶狀腭為黑色而中央具一白色縱帶。體背藍褐色,腹面銀白色;...
西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北至日本之四國。出現水溫在25~29℃之間,台灣產量不多。
棲息於近海表層之擬外洋性種類,為「四翅型飛魚」,於受驚嚇或逃避敵害時,能衝出水面而滑翔。以浮游生物為食,偶然出現於台灣近海,為中小型種飛魚。
可食用,或作釣餌。
T0000000001--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T0000000020--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T0000000101--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T0000000090--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T0000000111--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T0000000116--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T0000000171--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T0000000336--鶴鱵目(Order Beloniformes)
T0000000319--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T0000000339--鶴鱵亞目(Suborder Belonoidei = Exocoeloidei)
T0000000323--銀漢魚系(Series Atherinomorpha)
T0000000344--飛魚科或文鰩科(Family Exocoetidae),Flying Fishes
T0000000343--飛魚上科(Superfamily Exocetoidea)
鱗頭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中長,稍低矮,側扁,長橢圓形。頭大,略側扁。眼較大,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頷等長,上頷骨延伸至眼眶後緣下方。上下頷、鋤骨及腭骨具細齒,鋤骨齒群左右相連呈人字狀。鼻棘1個,尖銳,位於前鼻孔內側。淚骨中大,外側無稜與棘,下緣中葉與後葉各具1棘。眼眶下具第一至第四眶下骨,無第五眶下骨;第一眶下骨狹長,下稜具1棘,第二眶下骨上稜具2棘,第四眶下骨微小且游離。前鰓蓋骨5棘;鰓蓋骨具2叉向稜,後端各具1棘。下鰓蓋骨及間鰓蓋骨無棘。顱骨棘與稜尖銳。側篩骨光滑,具1眼前棘。額骨光滑,眶上稜高凸,具眼上棘與眼後棘各1個。鼓棘1棘。頂骨光滑,頂棘及頸棘各1個。眼後至側線前端具蝶耳棘2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