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04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底尾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thygadus garretti (Gilbert & Hubbs, 1916)
頭部寬大,口很大,端位,頰部有一極微小之頦,下頜有大型鱗片2列,排成拱型。喉部之前半部有鱗片分布;齒細小,排列成帶狀。二背鰭間距甚窄,只餘一縫隙。體被中型圓鱗,易脫落。無發光器。體為淺棕色,各鰭有漸層變化之黑色。體型可成長至50公分左右。
分布範圍非常狹窄,僅在日本駿河灣,中國東海外海之深海區及台灣東北部海域有發現。
棲息於350~700公尺之中深層水域,深海底棲性,緩慢游動於泥砂底質的海床上覓食小型蝦蟹。
無食用及觀賞價值,漁民以拖網捕獲後,均以下雜魚處理,將其打碎後充作養殖鱉類的飼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鰻鱗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uraenolepis marmoratus (Günther, 1880)
體延長而側扁,眼上方之頭背部幾成直線。頦短而不及眼徑。第一背鰭鰭條單一,長度相等於眼徑或稍大於眼徑;胸鰭不延長至肛門上方;腹鰭窄,鰭條數為5,外側2個鰭條呈絲狀。體色多變,一般為紅褐色,常帶有鏽斑。最大體長可達40公分,一般皆在30公分左右。
南極洋附近水域。
冷水域魚類,喜棲息於大陸棚斜坡,棲息深度自30~1,600公尺左右。以浮游動物為食。
食用價值不高,一般以下雜魚處理,或製成魚粉。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鰻鱗鱈科(Family Muraenolepididae),Eel Cods,Moray Cods
野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野螟(Nosophora semitritalis)被歸屬於草螟科(Crambidae)斑野螟亞科(Spilomelinae)。本種的前翅為橙黃色底,臀角處有一大塊黑褐色區域,中室前端有兩個外包黑圈的白斑,下方的白斑較大,近翅基1/4與1/2處各有一條黑褐線,中室中央有一個黑褐點,前緣越靠翅基顏色越偏黑褐;後翅2/3為黑褐色,靠臀角處偏灰,翅基為黃色,中央有一個大白斑,近白斑有橘色斑紋。

A Brief Introduction:

Nosophora semitritalis rep...
臺灣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細而延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側扁。頭寬而平扁;頭側不具皮瓣。吻端鈍圓。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鼻孔下側位,鼻孔緣具短而尖凸之;具鼻褶;具口鼻溝。噴水孔很小,遠小於眼徑。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小,腹位;齒細小而尖銳,具三尖頭,多行使用。喉部具一對皮。背鰭2個,小型,第一背鰭起點在腹鰭基底之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基底後;胸鰭與腹鰭約略同大或稍大;臀鰭基底長,基底末端至尾鰭下葉起點之距離大於其基底長;尾鰭狹小,尾椎骨不上揚,尾長不及全長1/4,上葉低狹;下葉低平而延長,後部具缺刻。體黃褐色,具6條暗褐色橫帶,腹部淡色。本種為鄧火土博士在1959年發表於台灣之新種。過去...
小黃紋弄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黃紋挵蝶 Celaenorrhinus ratna 為稀有種,與同屬種類比較起來,觸角錘部的白斑最為明顯。前翅背面中央有兩個明顯的白斑,分別是「心型」及「菱形」,雌、雄蝶的外形相似,但雌蝶前翅的灰白色斑較大。幼蟲的寄主植物為蘭崁馬藍 ,關於幼生期之習性尚待查明。成蟲主要發生期在夏、秋兩季,警戒性高,常躲匿於樹林、草叢間, 喜訪花吸蜜 ,並有在葉上吸食露水的習性。本種分布於台灣海拔800~1800公尺的山區,主要出現於夏季,除台灣外,喜馬拉雅山區亦有該蝶分布。
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前部寬扁,後部細小。頭相當寬扁,眼前方及下方具5-6枚肉垂或皮瓣。吻寬短,前緣圓形,背面平坦。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眼上方無乳突。鼻孔下側位,鼻孔緣具長而尖凸分枝之;具鼻褶;具口鼻溝。噴水孔中大,大於眼徑。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不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中大,近於前位;齒側扁而尖銳,上頜前部具犬齒3列,下頜則為2列,具中央齒尖,側邊小齒尖或有或無。背鰭2個,頗高,第一背鰭起點在腹鰭基底之中部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腹鰭與臀鰭間;胸鰭與腹鰭略小,彼此遠隔;臀鰭小,起於尾鰭之前;尾鰭狹小,尾椎骨不上揚,上葉略發達;尾鰭下葉低平而延長,但前部不突出,後部具缺刻。體呈鏽褐色,體背具寬而明顯之深...
印度鮟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短,呈球型;眼小;口大、口裂接近水平,延伸超過眼睛;體表裸露無棘;具發達之蝶耳骨棘;上下頜等前;吻觸手短。自由生活時期之雄魚具有背鰭鰭條3;臀鰭鰭條3;嗅覺器官大;蝶耳骨棘短或不存在;鰓蓋骨部位具有密集之色素分布;體側及胸鰭基部具有數列的色素,延伸至尾柄基部,體型較大之標本下頜齒骨具有黑色素分布。
真裸皮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色多變化,
曲斑亥裳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3-14mm;雄蟲下唇第二三節覆濃密黯色鱗片束;除後翅外整體暗棕色稍帶藍紫色反射;前翅稍狹長,頂角圓鈍,外緣向外彎,翅中央由前緣向內緣2/3段區間具有一塊邊緣曲折之黃褐斑,斑塊基側有一橢圓黑點斑,亞外緣線細波曲狀、黃褐色;後翅鐵灰褐色,端室斑彎月形。本種為臺灣產同屬中較易辨識之物種,其前翅中段帶斑紋較其他種狹窄但明顯。
電動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指電鬍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