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3.25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角目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角目鳥1.1 【模樣】1.2 【群居習性】1.3 【繁殖】1.4 *資料來源* 角目鳥 【模樣】角目鳥又稱海鸚、角嘴海雀、善知鳥。牠有著黑色的圓胖身材,頂著一顆誇張的頭顱。五官好像敷了面膜一樣,白羽毛構成一個大大的圓形鋪在臉皮上,臉中間鑲著橘紅色的三角錐形鳥喙,看起來就像長了個酒糟鼻的不倒翁;一雙紅色的短蹼像鳥喙一樣呈橘紅色,活動時動作笨拙,真是渾然天成的可愛小丑!難怪角目鳥喙成為賞鳥者在北美、挪威等地區最希望一睹其風采的品種之一呢! 【群居習性】角目鳥喜歡群居,牠們會在海邊的岩石峭壁上築巢,為數眾多的角目鳥窩...
文無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文不加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古人書寫時,如遇錯字,就在寫錯的地方塗一點墨,表示刪去。所以「文不加點」就表示文章一揮而就,不加以塗改,用來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可以下筆成章,如東漢的禰衡寫〈鸚賦〉時就「文不加點」。禰衡恃才傲物,不為曹操所容,因此曹操將他送到黃祖那邊。有一次黃祖的兒子黃射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黃射請禰衡即席為這隻珍禽作一篇賦。禰衡答應了,他並在賦中形容自己寫這篇賦時,下筆如飛,沒有任何的錯字和修改,很快地便將〈鸚賦〉完成了。後來「文不加點」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文思敏捷、下筆成章,通篇無所塗改。後來「文不加點」就用來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援筆立成,不需塗改。
咬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鳥叫的聲音。《文選.禰衡.鸚賦》:「采采麗容,咬咬好音。」
換日偷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偷天換日」之典源,提供參考。 ※《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一一.竊符記.如姬竊符》(前腔)你潛身在此,你潛身在此,休得藏頭露尾,花遮柳掩防人至。覓常山寶符1>,覓常山寶符,管鐵網出珊瑚,雕籠漏鸚。向宸軒2>睿居3>,向宸軒睿居,偷天換日,強似攜雲握雨4>。 〔注解〕 (1) 常山寶符:比喻兵符。 (2) 宸軒:帝王的住處。宸,音ㄔㄣˊ,借指帝王。。 (3) 睿居:天子的住所。睿,音ㄖㄨㄟˋ,古代頌揚天子的明智,故用以稱與天子有關的。 (4) 攜雲握雨:比喻男女歡會。博取魏王的感情。
隆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厚恩。《文選.禰衡.鸚賦》:「恃隆恩於既往,庶彌久而不渝。」南朝陳.徐陵〈梁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斯實不世之隆恩,寧曰循常之恆禮。」
好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悅耳的聲音。《文選.禰衡.鸚賦》:「采采麗容,咬咬好音。」唐.杜甫〈蜀相〉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歷歷在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歷歷在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歷歷在目」原作「歷歷在眼」。「歷歷在目」之「歷歷」,意為清楚明白,分明可數,如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洲。」即是此種用法。在唐.杜甫〈歷歷〉詩中,則有「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之句。杜甫(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他曾經歷唐朝的開元盛世,後又因安史之亂,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晚年時,他在詩中追想開元盛世的種種,雖然已經過了多年,但仍舊記憶深刻,好像「歷歷在眼」,非常清楚明白地呈現在眼前。後來「歷歷在目」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清楚明白地呈現在眼前。出現「歷歷在目」的書證如宋.樓鑰《攻媿集.卷五三...
祿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運。指人生的貧富榮辱、吉凶禍福。《文選.禰正平.鸚賦》:「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也作「祿馬」。
延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盼望、期待。《楚辭.屈原.九歌.大司命》:「結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文選.禰衡.鸚賦》:「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而延佇。」
冷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寒冷和溫暖。泛指人的生活起居。如:「關心人民冷暖,體恤民間疾苦。」唐.白居易〈烏夜啼〉詩:「畫堂鸚鳥,冷暖不相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