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69.421 ms
共 12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門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門人。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這裡便是哥哥私宅。門上人,報復去,道有兄弟趙汝州,特來相訪。」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門上人報復去,道有梁鴻來了。」也作「門裡人」、「門上的」。
|
跌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縱心志、不受拘束。《宣和書譜.卷六.正書四.宋.石延年》:「遂入館,跌蕩不羈,劇飲尚氣節,視天下無復難事,不為小廉曲謹以投苟合。」
|
撫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撫慰問。《後漢書.卷三五.張純傳》:「修復祖宗,撫存萬姓,天下曠然,咸蒙更生。」南朝宋.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撫存悼亡,感今懷者。」
|
大通師範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五年,光復會成員徐縞摬、陶成章在浙江紹興創辦,由秋瑾主持校務,後置國語、教育、倫理、圖畫、音樂等課程,特別重視軍事體育。當時培養不少革命人才,並且把這個學堂當作革命的掩護機關。一九○七年秋瑾在此起義失敗,學堂被滿清政府查封。
|
浮詞曲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浮華不實的言詞,歪曲不正的說法。《清史稿.卷二二四.張煌言傳》:「憑陵風濤,縱橫鋒鏑,今踰一紀矣,豈復以浮詞曲說動其心哉?」
|
貝朗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80~1857)法國詩人。自小生活在貧窮的家庭,所以作品中多描述貧苦人民的生活。其寫作風格新穎,西元一八一三年發表伊夫鋒國王,諷刺拿破崙。一八一四年的高盧人與法蘭克人則充滿了對侵略者的不滿與仇視。王政復辟時,更發表〈白帽徽〉、〈貴族狗告狀〉等詩篇諷喻時政。曾以侮辱國王及教會罪被捕。
|
波羅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行者所遵守的根本戒律。為梵語Pārājika的音譯。在大乘菩薩戒律中,犯戒者要被逐出僧團,且不能成為菩薩。《四分律》卷一:「云何名波羅夷?譬如斷人頭,不可復起,比丘亦復如是,犯此法者不復成比,故名波羅夷。」《優婆塞五戒威儀經》:「若菩薩為利養故自讚毀他,是名菩薩波羅夷。」
|
法利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稱信奉猶太教法利賽派的教徒。法利賽派出現於西元前二世紀,主張遵守口傳律法,嚴格律己,篤信教義,鼓吹靈魂不死、肉體復活、犯罪要受懲罰等。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毀,其後法利賽人不見於史傳,但法利賽派的神學思想依舊流傳。
|
民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蠹,食禾稻的害蟲。「民蠹」即民賊,指剝削人民的貪官汙吏。《南齊書.卷六.明帝本紀》:「頃守職之吏,多違舊典,存私害公,實興民蠹。」《宋書.卷七二.文九王列傳.始安王休仁》:「及拜徐州,未及之任,便徵動萬端,暴濁愈甚,既每為民蠹,不可復全。」
|
釣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釣魚的人。《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張志和傳》:「後坐事貶南浦尉,會赦還,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後用以稱隱逸的人。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