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立羅東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慶系列活動。九十七年興建教學大樓A棟歡喜入厝。九十八年行政大樓、校園公共藝術落成。九十九年應屆畢業生級證照突破1000張,乙級證照突破100張,錄取國立科大86人。一00年許明文校長榮獲教育部頒「100年全國高中職校長領導卓越獎」。 本校願景一、前瞻規劃(Longsighted)二、技術本位(Technological)三、創新求變(Innovative)四、活力四射(Vigorous)五、永續發展(Sustainable) 參考資料http://120.101.72.17/ltivs01/
寅支卯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寅吃卯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寅吃卯糧」原作「寅支卯糧」。在古代,就用「天干」和「地支」來記載時間。「天干」是指甲、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字;「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字。把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配合起來,就是六十個干支組合,如「甲子」、「乙丑」、「辛亥」,從古代沿用到今天。這裡面,十二個地支字常被用來紀年。「寅吃卯糧」的意思就是寅年就吃掉了後一年卯年的食糧。本來,一年有一年的收穫,餘糧還可以儲存以備來年所需,所以正常的狀況是「寅吃寅糧」或「卯吃寅糧」才是。但是現在的情形是:不但當年糧食已吃盡,還連來年的糧食都預先...
主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僕對國君或主人的尊稱。宋.洪邁《夷堅志.卷一三.藍姐》:「主家凡物皆在我手,諸君欲之,非敢惜;但主公、主母方熟睡,願勿相驚恐。」《三國演義》第三回:「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
白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六歲),還有詞作留世,此後事蹟則無可考,不能確定其卒年和壽考。或據《 天籟集》<水龍吟>詞序云:「午(A.D.1306)秋,到維揚,途中值兩甚快然。」而謂白樸八十一歲時尚健在。白樸父親白華,字文舉,號寓齋,仕金樞密院判官,《金史》有傳。白樸七歲遭逢壬辰之亂。次年,金亡,白華奔宋,樸隨詩人元好問北渡,戰亂中母親為蒙軍所奪,遂寄養於大詩人元好問,好問待之如子,元白二家本為中州世契,其情誼是從唐代元稹、白居易時就建立起來的,世代以來投合無間,兩家子弟亦常舉長慶故事,以詩文相往來。樸為元好問之通家侄,而親炙之,謦欬談笑,都能...
六十進位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數的關係,使得60這個數字變得更為重要。 天干地支中國傳統計年的方式為天干地支,而所謂天干即為甲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在地支方面則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上述中天干共為10種,地支則為12種,因此在兩者搭配下共可配合出60種組合樣貌,而形成了每六十年一循環的現象,而上述中組合樣貌如甲子、乙丑、寅、丁卯等等,如此搭配循環。由此例子可看出六十進位法在中國的重要性,雖然天干地支於現代中較少使用,但於古代卻是如此重要,可看出六十進位法在時間上的貢獻...
曾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他為史館參撰,編篡五朝史綱。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為朝廷起草命令文告的官)。六年(西元1908)四月辰日,曾鞏六十五歲終於江陵府,次年葬于南豐源頭崇覺寺右。過了近二百年,到南宋理宗時,追謚文定,故後來又以文定公稱之。學術:本於六經,參酌司馬遷、韓愈之文章,長於議論。曾整理校勘戰國策、說苑、新序、列女傳等。  曾鞏一生主要成就在於散文創作。他的散文平易簡樸,別具一格,文字語言謹嚴明潔;論事說理,平實透辟。如《寄歐陽舍人書》、《墨池記》、《救災議》、《越州趙公救災記》等篇,不但思想性較好,寫作技巧頗具特色,記事中論述事理,...
龔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特有的敏銳的眼光觀察現實,對腐朽黑暗的現實政治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銳的批判(《明良論》、《乙之際箸議》等),並發出改革的呼聲,提出改良經濟制度的主張(《均田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運用《春秋》公羊學派的“三世說”,對比統治者即“京師”和“山中之民”勢力的消長變化,承認“山中之民”興起的必然性,肯定未來時代的巨大變化(《尊隱》)。後來在學術思想上他又堅決地為棄考據之學,進一步接受當代《春秋》公羊學派莊存與、劉逢祿的影響,所謂“從君燒盡蟲魚學,甘作東京賣餅家”。從此他更自覺地使學術研究與現實政治社會聯繫,使學術...
天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甲、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干,是中國古代用來表示次序或等第的文字。與十二地支配合以計算時日。
檢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薦舉拔用。《續資治通鑑.卷一二八.宋高宗紹興二十年》:「申,詔責受建寧軍節度副使、昌化軍安置李光,永不檢舉。」
子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圖書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中的第三部。包括諸子百家的著作、釋道宗教的學說、小說、技藝、術數等作品。也稱為「部」、「子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