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胸無點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列傳上.王勃》1>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擿其失。……初,道出鍾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汎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2>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3>,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尤喜著書。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吳子良《林下偶談.卷一.飲墨》。 (2) 勃:王勃(西元650∼675),字子安,唐龍門人。曾任沛王府修撰,為初唐四傑之一。屬文綺麗,...
投鞭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南進。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鬆動,再機攻伐。」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甚麼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領八萬精兵抗敵。苻堅輕敵,想憑藉優勢快攻,卻遭到晉軍頑強抵抗,並在「淝水」被晉軍打敗,前秦從此一蹶不振。後來「投鞭斷流」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軍旅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命令、布告。如:「告示」。《儒林外史》第五○回:「戲子們請老爺的示:還是候,還是回去?」
囈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說夢話。晉.王嘉《拾遺記》卷八:「常在孫策座上酣醉,忽臥,於夢中誦周易一部,俄而驚起,……眾座皆云:『呂蒙囈語通周易。』」《聊齋志異.卷一.賈兒》:「母囈語,急啟燈,杜門聲喊。」
懲前毖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大事。對此,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都很為不滿。他們到處造謠,誣衊周公助理成王,目的是想機廢除成王,奪取王位。周公是個待人忠心誠實、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這些謠言后,為了不招惹是非,便離開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成王年小不懂事,還真的以為周公要搶權,便也不加挽留,讓他去了外地。管叔鮮和蔡叔度,見周公離開了成王,便暗中勾結殷紂王的兒子武庚,一起發動叛亂,企圖篡奪王位。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可誰也拿不出辦法來。成王急得在宮中團團轉,不知如何才好。這時,一個大臣見了,說:「這事,只有周公才有辦法處理!」成王...
聲名狼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惡聲狼籍注音︰ㄜˋ ㄕㄥ ㄌㄤˊ ㄐ|ˊ漢語拼音︰è shēng láng jí釋義︰猶「聲名狼藉」。見「聲名狼藉」條。 01.《史記.卷八八.蒙恬列傳》司馬貞.索隱:「言其惡聲狼籍,布於諸國。而劉氏曰『諸侯皆記其惡於史籍』,非也。」(源) 參考詞語︰聲名狼籍注音︰ㄕㄥ ㄇ|ㄥˊ ㄌㄤˊ ㄐ|ˊ漢語拼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釋義︰即「聲名狼藉」。見「聲名狼藉」條。 01.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卷三.珊珊》:「邑之仕宦眷屬聞之,咸不平,聲名益狼籍。」 02.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翁怒曰:『彼無賴子,聲名狼籍,吾等出外而來,遺物於室,是女之不肖也。」
穿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來次數頻繁。《儒林外史》第五回:「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姪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要是得罪了一點是要捉到衙門裡去打板子的,因此穿梭價侯,不敢怠慢。」
蠢蠢欲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機而動,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辨似: 「蠢蠢欲動」及「躍躍欲試」都有急切想要開始行動的意思。 「蠢蠢欲動」側重於意圖為害作亂;「躍躍欲試」側重於與奮地想要嘗試。 蠢蠢欲動 躍躍欲試 辨似例句 ○ ㄨ 面對偷渡客~,海防單位隨時都得嚴陣以待。 ㄨ ○ 聽完老師對實驗過程清晰有趣的講解,學生們個個都~。
大發雷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備、關羽等當代豪傑,今日卻因一點小事就發起這樣大的脾氣,犯了可能深陷危機的大忌,要知四周的強敵都在機而動。這種輕率的舉動,實在令人疑惑。況且您向來有四海之志,何必為區區的公孫淵妨礙大業,只要按部就班,所戰皆捷,難道小小的公孫淵會不自動歸順嗎?當下實在無須為那蠻荒的遼東之地,而捨棄固守現有的大好江山啊!」孫權聽了後便取消出兵的打算。但公孫淵終究叛魏,魏將司馬懿帶兵平亂,淵糧盡投降,與其子公孫修俱被殺害。當時陸遜勸諫孫權時就以「雷霆之怒」來比喻極度的憤怒,後來「大發雷霆」這句成語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大發脾氣,大聲責罵。
莊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裝飾、裝束整齊。《後漢書.卷二五.劉寬傳》:「夫人欲試寬令恚,當朝會,莊嚴已訖,使侍婢奉肉羹,翻汙朝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