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2.40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恐嚇。《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韓非子.八姦》:「示之以利勢,懼之以患害。」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措1>之積薪之下而寢2>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注解〕 (1) 措:安置。 (2) 寢:音ㄑ|ㄣˇ,躺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除、解除。《左傳.莊公三十年》:「鬥穀於菟為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宋.陸游〈秋思〉詩:「嬾不近筆硯,何以紓幽情?」
登堂入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升堂入室」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先進》子曰:「由1>之瑟2>,奚為3>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4>矣,未入於室5>也。」 〔注解〕 (1) 由:子路(西元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春秋魯國卞人。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 (2) 瑟:樂器名。一種彈撥弦樂器。形狀似琴,長八尺一吋,廣一尺八吋,古有五十弦,後改為二十五弦,相傳為庖犧所作。此指子路彈瑟的技巧。 (3) 奚為:為何,何以。 (4) 堂:廳堂。比喻光明正大之境。 (5) 室:內室。比喻精奧之處。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鏡花緣》第一八回:「不知舅兄何以不約而同,也到那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趨向、傾向。同「嚮」。《漢書.卷一○.成帝紀》:「民彌惰怠,鄉本者少,趨末者眾,將何以矯之?」
得寸進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范雎曰:「大王之國,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涇、渭,右隴、蜀,左關、阪;戰車千乘,奮擊百萬。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兔也,霸王之業可致。今反閉而不敢窺兵於山東者,是穰侯為國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王曰:「願聞所失計。」雎曰:「大王越韓、魏而攻強齊,非計也。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之則害於秦。臣意王之計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則不義矣。今見與國之不可親,越人之國而攻,可乎?疏於計矣!昔者,齊人伐楚,戰勝,破軍殺將,再辟千里,膚寸...
酒囊飯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酒囊,是則物也。倮蟲三百,人為之長。「天地之性人為貴」,貴其識知也。今閉闇脂塞,無所好欲,與三百倮蟲何以異?而謂之為長而貴之乎? 〔注解〕 (1) 五常: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倫常道德。 (2) 辨:分別、判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鐘紐。《孟子.盡心下》:「高子曰:『禹之聲,尚文王之聲。』孟子曰:『何以言之?』曰:『以追蠡。』」漢.趙岐.注:「追,鐘鈕也。鈕磨齧處深矣。蠡,欲絕之貌也。」
視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三七.季布等傳》:「贊曰:『……欒布哭彭越,田叔隨張敖,赴死如歸,彼誠知所處,雖古烈士,何以加哉!』」 02.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有吳起吮士疽之恩,則赴死如歸矣,何患其不愛將?」 參考詞語︰赴難如歸注音︰ㄈㄨˋ ㄋㄢˋ ㄖㄨˊ ㄍㄨㄟ漢語拼音︰fù nàn rú guī釋義︰猶「視死如歸」。見「視死如歸」條。 01.《魏書.卷一一.廢出三帝紀.出帝平陽王紀》:「或徇節感恩,奮不顧命;或臨戎對敵,赴難如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