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排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方,至午兵當起。又太子星色黑,至辰日輒變赤。夫黑為病,赤為兵,王努力卒事。高祖起亭長,陛下興白水,何況於王陛下長子,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舉,下以雪除沈沒之恥,報死母之讎。精誠所加,金石為開。當為秋霜,無為檻羊。雖欲為檻羊,又可得乎!竊見諸相工言王貴,天子法也。人主崩亡,閭閻之伍尚為盜賊,欲有所望,何況王邪!夫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謀也。今新帝人之所置,彊者為右。願君王為高祖、陛下所志,無為扶蘇、將閭叫呼天也。」彊得書惶怖,即執其使,封書上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書.卷七一.孫惠列傳》、《蘇武集》。 (2) 刻:傷害、剝削。 (3) 太山:即泰山。起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
屬毛離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依附。語本《詩經.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罹於裡。」漢.毛亨.傳:「毛在外,陽,以言父;裡在內,陰,以言母。」比喻親子關係的密切。清.葉廷琯《鷗陂漁話.卷二.沈孝子負骨歸葬事》:「滴血入骨骨欲活,屬毛離裡何奇哉!」《歧路燈》第八六回:「況紹聞近日改邪歸正,也足以感動人的,何況屬毛離裡之親。」
成年累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復一年,月復一月。形容長時間。如:「他成年累月的致力於教學工作。」《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我那家左右沒甚麼可惦記的,平日沒事,還在這裡成年累月的閒住著,何況來招呼姑娘呢?」
罪不容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罪不容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學說,重仁義、輕功利,所以曾說:「孔子的弟子冉求曾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對他加以指責。』由此看來,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屬還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恥的。更何況是替他打仗,為爭奪土地、城池,到處殺人,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後來「罪不容誅」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罪大惡極。
何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何況。唐.王昌齡〈江上聞笛〉詩:「何當邊草白,旌節隴城陰。」宋.蘇軾〈無題〉詩:「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
會少離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聚時少,別離時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離別之苦。宋.辛棄疾〈蝶戀花.衰草殘陽三萬頃〉詞:「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只問你那會少離多,有影無形。」
弊帚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果將不堪設想,光是聽到就讓人鼻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珍惜!何況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你怎麼忍心這麼做?古籍中也記載:春秋時人秦西巴,因為不忍心看母鹿傷心,於是偷偷放走主人獵得的小鹿,結果主人知道後很生氣的把他趕走;戰國魏將樂羊攻打中山國時,正好他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君就殺了他兒子並做成肉羹送給他,為了向魏文侯表示自己的忠心,他吃下肉羹。由這二個故事來看,誰比較仁慈呢?如果放縱兵士胡作非為,那就失去斬殺將領撫慰百姓的仁義之心了。」後來「敝帚自珍」這句成語,就從劉禹話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
樂禍幸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致災禍,子頹在國家動亂時還那樣日夜笙歌,簡直是『樂禍』。連刑官在執行死刑時,君王都不應設宴享樂,更何況是他們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之時。眼前大禍臨頭還不知憂慮,這種人能接受他嗎?」於是決定轉而支持周惠王。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幸災樂禍」,用來指對於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為樂。
狐死兔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兔死狐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兔死狐悲」原作「狐死兔悲」。敦煌變文中有篇〈鷰子賦〉,說了一個故事:鷰子因為剛築好的巢被黃雀霸占,又被黃雀一家人打傷,心有不甘,一狀告到法官鳳凰面前。經過審理,黃雀被判杖責下獄,鷰子感到很欣慰,直罵黃雀是惡有惡報。一旁的鵙(ㄐㄩㄝˊ)鴿和黃雀是兄弟,看不過去地上前說:「我為我哥的行為感到羞愧,但是我曾聽過『狐死兔悲、物傷其類』這麼一句話,因為同類遭到不幸而感到悲傷。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何況是同類。他犯錯受到懲罰是應該的,你何必在背後辱罵詛咒他呢?」後來「兔死狐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同類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傷。
跫然足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空谷足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空谷足音」典源作「足音跫然」。在《莊子.徐无鬼》中提到隱士徐无鬼,在魏臣子女商的引薦下見到魏武侯,兩人談得很愉快。等到徐无鬼出來後,女商好奇的追問原因。徐无鬼回答:「國君現在的情形,就像長期居住在荒野毫無人煙的地方的人,久處寂寞,聽到人的腳步聲就高興,何況是兄弟親戚間親切輕鬆的談笑。已經很久沒有人,用親切的言語和國君談笑了。」後來「空谷足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難得的人物、言論或事物。「空谷足音」較早的書證出自於宋.黃榦〈復李隨甫書〉詩:「朋友淩(凌)凋,每興索居之歎,反覆來求,真所謂空谷足音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