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2.73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太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近代一位僧人的法號(西元1889~1947)。俗姓呂,法名唯心,以字行世。浙江崇德人,十六歲出家,依寧波天童寺寄禪和尚受具足戒;後從楊文會學楞嚴經;跟蘇曼殊學英文,民國元年在南京創立中國佛教協進會以推動佛教改革運動。鑑於當時佛教不振,僧眾素質低落,先後創辦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漢藏教理院等,培育僧材,對中國近代僧教育貢獻很大,為中國佛教改革派的領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論》、《釋新僧》、《真現實論》等。有《太虛大師全書》行世。
袈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kāṣāya的音譯。意為赤褐色。「袈裟」為一長方形的布塊,出家人以此布塊裹身,此即佛教僧侶的法衣。佛教戒律規定,出家人所穿的袈裟係撿拾布片連綴而成,不可純白,須染色。因形式宛如水稻田的界畫,也稱為「水田衣」、「福田衣」、「蓮華衣」、「無垢衣」。
自作自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大同禪師》、《五燈會元.卷一二.金山曇穎禪師》。 (2) 生靈:有生命的東西。 (3) 三寶:佛教以佛陀是佛寶,佛的教法是法寶,出家團體為僧寶,此三者能令人止惡、行善、離苦、得樂,極為尊貴,故合稱「三寶」。 (4) 阿鼻:「阿鼻地獄」的簡稱,佛教宇宙觀中地獄中最苦的一種。為梵語的音譯,意為無間。墮落到此的眾生受苦永無間斷,故名。在八大地獄的最底層。〔參考資料〕 ■《景德傳燈錄.卷一五.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汝諸人變現千般,總是汝生解自擔帶將來,自作自受。這裡無可與汝,不敢誑嚇汝。■《五燈會元.卷一二.金山曇穎禪師》問:「一百二十斤鐵枷,教阿誰擔?」師曰:「老僧。」曰:「自作自受。」師曰:...
一念之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詩得可驚,信美詞多夸。回車入官府,治具隨貧家。萍虀與豆粥,亦可成咄嗟。 〔注解〕 (1) 三生:佛教用語,指前生、今生及來生。 (2) 疇昔:昔日、從前。疇,音ㄔㄡˊ。 (3) 草聖:指張旭。唐代吳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法家,以草書最為知名,有「草聖」之稱。 (4) 驚蛇:形容所寫草書,猶如驚蛇入草般靈動放縱。
慧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以智慧對破除煩惱,引入聖道有促進作用,故稱為「慧根」,為五根之一。後多指人對佛法信悟的潛力。唐.劉禹錫〈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謁河南尹白侍郎〉詩:「宿習修來得慧根,多聞第一卻忘言。」
眾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指一切有情識作用的生物。亦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輪迴的各種生命體。《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貧僧奉敕,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是取經也。」也作「有情」、「有識」。
深居罕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居簡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思想。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侶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
普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道教上指廣行佛法,以救眾生。如:「普渡眾生」。明.汪廷訥《獅吼記》第四齣:「飛錫入紅塵,誰識根因。金繩覺路去來身,日把慈航浮法海,普渡迷人。」明.張萱《西園聞見錄.卷一○五.佛》:「蓋能普渡眾生,乃佛菩薩之行;若修齋供佛,則沙門之職也。」也作「普度」。
浩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極長的時間。佛經指大地經成、住、壞、空四階段為一大劫,歷時極長,故稱為「浩劫」。唐.曹唐〈小遊仙〉詩九八首之六:「玄洲草木不知黃,甲子初開浩劫長。」
2.大災難。如:「赤禍橫流,是二十世紀人類的浩劫。」《鄰女語》第六回:「若是朝廷尚不知順時利導,改變舊章,立意圖新,將來激成水火一場浩劫,只怕比此次還大呢!」
3.大臺階。唐.杜甫〈玉臺觀〉詩二首之二:「浩劫因王造,平臺訪古遊。」
證嚴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63年2月,於慧日講堂禮上印下順導師為師,導師叮囑:「你我因緣殊勝,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並取了法名「證嚴」,字「慧璋」。回到花蓮後,證嚴法師住進普明寺後的小木屋,開始禮拜《法華經》,研究法華教義。因不受供養,生活艱苦。1963年10月,移單至花蓮慈善寺講《地藏經》,前後約八個月時間,與多位後來的僧眾弟子結緣,回到普明寺結伴修行。1966年上印下順導師曾希望證嚴法師帶弟子們到嘉義主持蘭若,但法師最終還是留在花蓮,並展開慈濟會務。多年來證嚴法師領導慈濟基金會,推動社會慈善、講道著述不輟。證嚴法師自...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