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449 ms
共 10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彼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解脫後的境界,為涅槃的異稱。《文選.王巾.頭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則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
|
覺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經由修行,證悟真理,而滅除無明、煩惱的聖者境界。《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於諸法中覺悟者,唯願當開甘露門。」
|
衣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僧尼的袈裟與飯盂。《三國演義》第二七回:「貧僧此處難容,收拾衣缽,亦往他處雲遊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亦且衣缽充實,家道從容。」
|
裝模作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模作樣」原作「作模作樣」,見於《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臨濟慧照禪師為佛教臨濟宗之祖,每以叱喝或棒喝化人,極為嚴苛,但門徒很多,為禪宗最興盛的一個派別。《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為其門人慧然所編,其中一段記載禪師對「佛是究竟」這個問題的回答。禪師解釋佛所謂的三十二相,是因應眾生不同因緣,而化現適當身分以教導眾生,但這些相都不過是幻化,實際上「無相乃真形」,「真佛無形,真法無相」。若不能明白法空的真諦,執意於各種幻化的虛相中追索,最後將被狐精妖魅等不實之物所迷惑,永遠無法見到佛之究竟,反而落入旁門外道中。此處禪師所謂的「作模作樣」,是指勤下工夫,苦心經營,極為堅持的模樣。後來「裝模作樣」這句成...
|
前導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息提供一個架構,並使新訊息能與學生已有的訊息產生開聯,例如,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讓大學生閱讀一段有關佛教的文章,在閱讀該文章之前,研究者給予部分大學生前導組織,其內容為佛教和基督教之比較。其他學生則閱讀無關的文章。研究結果發現,有前導組體的學生對教材內容的保留量,比其他學生多得多。Ausubel和Youssef認為,會有這樣的發現,原因是前導組體活化了大部分學生有關基督教的知識,而學生就可以使用這些知識來收納較不熟悉的宗教訊息。 研究報告許多研究已...
|
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hūm的音譯。為佛教咒語中常見的聲符。元.張昱〈輦下曲〉:「守內番僧日念吽,御廚酒肉按時供。」《西遊記》第七回:「(佛祖)袖中只取出一張帖子,上有六個金字:『唵嘛呢叭咪吽。』遞與阿儺,叫貼在那山頂上。」
|
羅漢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身漢。清朝政府對臺政策,當時渡臺者皆為單身男子,無妻無室,孤身游食於四方,衣裾不全,赤腳終生,猶如佛教「羅漢」之形象,故稱。今日通常指未婚或鰥居的男子。如:「他是個羅漢腳,一人飽,全家飽。」
|
涅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為梵語nirvāṇa的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指滅一切貪、瞋、痴的境界。因為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所以永不再輪迴生死。涅槃並非死時才能證得,肉身尚在者稱有餘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稱無餘依涅槃。一般也用來尊稱出家人去世。唐.李華〈荊州南泉大雲寺故蘭若和尚碑〉:「報年之限,涅槃之時,同於如來。」也作「寂滅」、「圓寂」。
|
哪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故事中的神仙。演化於小說中,有折骨肉還父母,現身為父母說法的故事。也稱為「哪吒三太子」。(北平音ㄋㄜˊㄓㄚˋ)
|
般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能證悟的智慧。[例]佛教認為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而生,不假外求。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