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3.10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變萬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日以俱來,吾與若俱觀之。」越日偃師謁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對曰:「臣之所造能者。」穆王驚視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御並觀之。技將終,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料之,內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皮毛、齒髮,皆假物也,而無不畢具者。合會復如初見。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穆王始悅而歎曰:「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詔貳車載之以歸。夫班...
建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發起、
變本加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大約當日河工極險的時候,曾經有人提神明之說,以壯那工人的膽,未嘗沒有小小效驗;久而久之,變本加厲,就鬧出這邪說誣民的舉動來了。」
流芳百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名流傳後世而不朽。[例]孔子開創儒學,提平民教育,被尊為至聖先師而流芳百世。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三○.松江之變》:「余嘗扼腕而歎,必有後日之患。終為一賤禍及數萬家,非小變也。與敬負逆賊之名,遺臭萬年。」
發現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現學習論(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目錄1 理論要義2 在教學上的應用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理論要義布魯納導的發現學習論(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強調學生主動對所學事物的自然探索,從而發現事象變化的原理原則,是產生學習的主要條件。此理論重點有二,分別為「認知表徵」及「知識結構」。認知表徵:個體之所以認識環境中的事物,是因為具備對事物的認知表徵能力,表徵方式先是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而後是形象表徵(iconic repres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中喜悅,發而吟詠。如:「吟歎」、「詠歎」。《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而三歎,有遺音者矣。」
井井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井井有條」原作「井井有理」。荀子,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提性惡之說,與孟子之性善說相對。《荀子》此篇主要在論述大儒對於當世的作用,另外還論述了聖人、君子、勁士、雅儒、小儒、俗儒等幾類人的德行,並且強調學習與法度的重要。一個人能夠清清楚楚地做事有次序、有條理,端莊肅穆地使自己受尊敬,能有始有終而堅定不移,長久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心忡忡,如果可以做到這些,就可以稱為聖人了。...
奮不顧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列傳》:「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之。」
盧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12~1778)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主張人權平等,崇尚自然,而言論和作品多控訴社會的不平等,是法國革命思想的導者之一。著有《民約論》(或譯《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書,影響後世甚鉅。也譯作「盧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