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03 ms
共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巡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來視察。《禮記.月令》:「命司徒巡行縣鄙,命農勉作,毋休于都。」《漢書.卷七十四.魏相傳》:「遣諫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風俗、舉賢良、平冤獄,冠蓋交道。」
|
稱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4) 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
德隆望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議4>,稱己德隆望重,既錄5>百揆6>,內外群僚皆應盡敬。於是公卿皆拜。于時軍旅荐興,國用虛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而元顯聚斂不已,富過帝室。 〔注解〕
(1) 元顯:即司馬元顯,生卒年不詳。晉司馬道子之子。
(2) 諷:暗示。
(3) 禮官:職官名。職司禮儀的官員。
(4) 下議:交給下面討論。
(5) 錄:登錄、任用。
(6) 百揆:總理國政之行政長官。
|
高檯明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鏡高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西京雜記》的記載,劉邦攻入咸陽宮時,尋獲寶物一方明鏡,它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也能鑑別人心正邪。秦始皇常利用它來照宮女,凡心膽慌張跳動的就殺死她。杜甫〈洗兵馬〉詩「司徒清鑒懸明鏡」句,正式用「懸明鏡」來稱許司徒李光弼,從此人們就以「明鏡(秦鏡)高懸」來比喻官吏辦事明察洞燭,執法公正嚴明。
|
元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大功績的人。《三國演義》第八回:「卓笑曰:『若果天命歸我,司徒當為元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八○回:「要尋訪著了那位真命天子,做一個開國元勛。」
|
絕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失傳的學術。《漢書.卷七三.韋賢傳.司徒掾班彪曰》:「漢承亡秦絕學之後,祖宗之制因時施宜。」《文明小史》第六○回:「大家涉獵新書還來不及,……我看講究這門的漸漸要變作絕學快了。」
|
移天易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書.卷五九.齊王冏列傳》顒表既至,冏大懼,會百僚曰:「昔孫秀作逆,篡逼帝王,社稷傾覆,莫能禦難。孤糾合義眾,掃除元惡,臣子之節,信著神明。二王今日聽信讒言,造構大難,當賴忠謀以和不協耳。」司徒王戎、司空東海王越說冏委權崇讓。冏從事中郎葛旟怒曰:「趙庶人1>聽任孫秀2>,移天易日,當時喋喋3>,莫敢先唱4>。公蒙犯矢石,躬貫甲胄,攻圍陷陣,得濟今日。計功行封,事殷未遍。三臺納言不恤王事,賞報稽緩,責不在府。讒言僭逆,當共誅討,虛承偽書,令公就第。漢魏以來,王侯就第寧有得保妻子者乎!議者可斬。」於是百官震悚,無不失色。 〔注解〕
(1) 趙庶人:司馬倫(?∼西元301),字子彝,西晉河內溫人...
|
銀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月亮的別名。唐.白居易〈中秋月〉詩:「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唐.李中〈思朐陽春遊感舊寄柴司徒〉詩五首之四:「紅袖歌長金斝亂,銀蟾飛出海東頭。」
|
歌頌功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4) 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
憲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法度典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詔賜鄧禹,稱司徒為堯,敕責侯霸,稱黃鉞一下:若斯之類,實乖憲章。」《新唐書.卷九八.馬周傳.贊曰》:「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習憲章者,非王佐才,疇以及茲?」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