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11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面命耳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啊!還不懂得分辨善惡得失。為了怕他們迷失方向,我不僅當面告誡他們,還用手提拉著他們的耳朵,詳細地叮,希望他們永遠記住我的吩咐。」後來「耳提面命」這句成語,就從詩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懇切教誨。
命若懸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像懸吊的細絲一樣。比喻生命垂危。《三國演義》第三六回:「如書到日,可念劬勞之恩,星夜前來,以全孝道;然後徐圖歸耕故園,免遭大禍。吾今命若懸絲,專望救援!更不多。」
走漏風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洩漏消息。《紅樓夢》第六四回:「擇了日子,人不知,鬼不覺,娶了過去,咐家人不許走漏風聲。」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為原中宣部國際宣傳處幹部胡平起草),號召知識分子鑽研學術。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根據其遺,郭的骨灰灑在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 文學觀點 郭沫若利用詩歌和歷史劇作為自己的武器,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對理想的狂熱追求和火山爆發式的熱情。《女神》一書即展現出郭沫若浪漫奔放的火熱情懷。此外,郭沫若從階級本質劃分了革命文學與反革命文學的界限:『你是反對革命的人,那你做出來的文學或者你所欣賞的文學,自然是反對革命的文學,是替壓迫階級說話的文學;……你假如是贊成革命的人,那你做出來的文學或者你所欣賞的文學,自然是...
丁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咐。《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三國演義》第九六回:「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領此重任。」也作「叮嚀」。
尊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他人託的敬稱。《水滸傳》第四二回:「既然如此,專聽尊命。」《三國演義》第四回:「群臣震恐,皆云:『一聽尊命。』」
剖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披肝瀝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北周大象二年(西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靜帝年方八歲,無法親政。當時朝廷之中,以皇后楊麗華的父親楊堅政治聲望最高。鄭譯和劉昉等大臣經過一番商量,決定擬一份假遺,稱宣帝讓楊堅代為攝政,輔佐靜帝。後來楊堅藉詔書的名義,接管了京師的軍隊,並鏟除異己,控制整個軍隊。鄭譯和劉昉擁戴楊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
武陵世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時為了躲避戰亂遷居來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出去過了。漁夫在桃花源住了幾天,想要回自己的家鄉。村裡的人叮他不要告訴別人這裡的事情,漁夫承諾後,依著來時的路出去,並且刻意記住到桃花源的路,然後,他在溪邊找到自己的船,划回自己的家鄉。一回到武陵縣,漁夫立刻到官衙告訴太守他所經歷的事情,太守也立刻派人跟隨漁夫去找桃花源,但是,卻再也找不到桃花源的蹤跡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世外桃源」,用來比喻風景優美而人跡罕至的地方。亦用於比喻心目中理想的世界。
付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付並託。如:「劉備最後把國家大事,全部付託給諸葛亮。」
不學亡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誼形於主:對君主盡忠義。誼,音|ˋ,通「義」。 (5) 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指武帝臨終前,託霍光輔佐年僅八歲的昭帝。 (6) 摧燕王,仆上官:燕王與左將軍上官桀密謀殺害霍光,廢帝篡位。東窗事發後,霍光盡誅上官桀與其黨羽,燕王自盡。燕王,劉旦,漢武帝第四子。仆,傾倒。上官,上官桀,武帝時為太僕,臨終時又命為左將軍。與霍光為親家,子為驃騎將軍,封桑樂候,孫女為昭帝后,權傾一時,遂與霍光爭權,後因與燕王謀反失敗被誅。 (7) 處廢置之際:指昭帝崩後,欲立武帝孫昌邑王劉賀為帝。劉賀入宮後,行為放蕩淫亂,霍光與群臣力諫太后,廢昌邑王,另立武帝曾孫病已,是為宣帝。廢置,認為無用而擱在一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