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225.2427 ms
共 1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低心下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亭,因號考亭,晚築草堂於雲谷山,又號雲谷老人。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寶慶中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徽國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編次著述之書甚多,所注《四書》,明清科舉奉為標準。
(2) 詳緩:仔細緩慢。
(3) 高言:高聲說話。
(4) 浮言:沒有根據的話。猶今之「胡說」、「開玩笑的話」。
|
也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407~1454)明蒙古瓦剌部人。繼其父脫懽為蒙古丞相,稱太師,專擅國政,屢犯明朝邊境;土木堡之役,擊敗明兵,俘虜英宗,更進逼京師,後敗於于謙,始請和並送英宗歸,後殺其可汗脫脫不花,自稱大元天聖可汗。恃強驕恣荒於酒色,為其部下所殺。也稱為「額森」。
|
玉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所乘坐的車。《文選.潘岳.藉田賦》:「天子乃御玉輦蔭華蓋,衝牙錚鎗,綃紈綷䌨。」《三國演義》第九回:「乃太師應紹漢禪,棄舊換新,將乘玉輦金鞍之兆也。」
|
風移俗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論》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墨子曰:「樂者,聖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君子以為不然。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
東家效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東施效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制度、禮樂崩壞,各國霸主逐漸興起。孔子因此開始周遊列國,勸說各國君主施行仁道,希望能振興時弊,解決亂象。而孔子從魯國西行到衛國去的時候,弟子顏淵就問魯國的太師:「夫子此行結果會是如何?」太師回答說:「因為時代不同,禮法也隨著環境而有所改變,必須懂得變通才行。像孔子這樣的用心良苦,是出自於對社會的責任,但是以前許多的制度現在已經不再適用。這就和東施模仿西施一樣。在越國有個美女名叫西施,向來犯有心痛的毛病,每次心痛時,她總是輕輕地按住胸口,微微地皺著眉頭。有一次,同里中的醜女看見後,認為這樣的動作很美,於是也學西施捧心皺眉,自以為也很美。然而鄉里中...
|
變風改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論》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墨子曰:「樂者,聖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君子以為不然。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
心滿願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東平陵人。王莽從弟。哀帝時嗣爵安陽侯。以車騎將軍迎立平帝。王莽居攝,以舜為太傅左輔。始建國元年,為太師,封安新公,尋病悸死。
(6) 歆:劉歆(西元?∼23)字子駿,後改名為秀,字穎叔,劉向之子。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
|
金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黃金裝飾的馬鞍。南朝梁.簡文帝〈賦得當壚〉詩:「當壚設夜酒,宿客解金鞍。」《三國演義》第九回:「乃將太師應紹漢禪,棄舊換新,將來玉輦金鞍之兆也。」
|
兵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學道者死於兵刃因可借此解脫得道,故稱。藉此解脫軀殼而登仙。清.全祖望〈梅花嶺記〉:「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猶信葬書。」
|
尊俎折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折衝尊俎」之典源,提供參考。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1>晉平公欲伐齊,使范昭往觀焉。……景公謂晏子曰:「晉,大國也。使人來將觀吾政,今子怒大國之使者,將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為人也,非陋而不知禮也,且欲試吾君臣,故絕之也。」景公謂太師曰:「子何以不為客調成周之樂乎?」太師對曰:「夫成周之樂,天子之樂也。調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樂,臣故不為也。」范昭歸,以報平公曰:「齊未可伐也。臣欲試其君,而晏子識之;臣欲犯其樂,而太師知之。」于是輟伐齊謀。仲尼2>聞之,曰:「善哉!不出尊俎3>之間,而折衝4>于千里之外,晏子5>之謂也,而太師其與6>焉。」 〔注解〕
(1...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