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68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熱邊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附圖所示,一浸於流動流體中的平板,流體流動方向和平板平行,流體之速度為u0;溫度為T0;平板表面溫度維持恆定溫度TW,若TW大於T0,流體將被平板加熱,使接近平板表面附近流體的溫度發生變化,而形成了溫度梯度,形成了一邊界如OB線所示。此線與流體動力邊界OA相似,在此界中,溫度由平板表面的溫度TW變化至界外的T0,此界稱為熱邊界
沈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稱阻滯沈降(hindered settling),指中等濃度顆粒之沈降類型。在沈降之過程中,顆粒間因電子互吸作用而接近,以致對彼此之沈澱造成干擾。顆粒在沈降過程中均保持一定之相對位置並以一定速度沈降,而形成狀以致沈降顆粒之上方有一明顯的固液分離界面。活性污泥法之最終沈澱池中,混合液懸浮固體物(MLSS)之沈降即屬此類。
設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等高線劃分出地形高程帶,並逐設定不同顏色,以色調及色度之逐漸變化,直接反映高程帶數量與特徵變化的方法稱之。本法能提供快速高程判讀,及圖上最高與最低的地形之訊息。高程設色色段數之選擇,主要是按等高線間隔,以便能顯示最佳之地形呈現。見分設色。
游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氣中離子與電子分布的區域。大約從離地面五十五公里開始。此的電子濃度可對無線電波的傳播造成影響。
氣相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析法中移動相為氣體時稱為氣相析法,而依靜止相不同可分為三種:
  (1)氣—固析法(gas-solid chromatography, GSC);移動相為氣體而靜止相為固體之析法。一般固體為吸附劑,其平衡方式為試樣成分在固體上之吸附(adsorption)作用。
  (2)氣—液析法(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GLC):移動相為氣體而靜止相為液體之析法,一般液體塗佈於管壁上,其平衡方式為試樣在氣體及液體間之分配(partition)作用。
  (3)氣—鍵結相析法(gas-bonded phase chromatogr...
著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述編目的目的在描述圖書資料特徵,使讀者從著錄內容中認識圖書資料的外在特質。編目規則中規定的著錄項目為8大項,每一項再分細目,十分詳盡,但並非每一個圖書館均需完全著錄。〔中國編目規則〕與〔英美編目規則第2版〕(AACR 2)皆有著錄次之規定,凡書目資料之著錄,依其詳簡分為簡略、標準及詳細3種著錄次,各館可視需要採用適當之著錄次。如藏書豐富、服務對象以各科專家、研究人員為主的圖書館,可採詳細著錄次,提供較詳細之書目資訊;規模較小、以一般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圖書館,則不妨用較簡略之著錄次。
  著錄次之詳簡規定如下:
  第一著錄次:即簡略著錄。著錄項目包括:正題...
邊界動量厚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邊界發生時,邊界內流體流在勢流流速狀況下,應有的動量與邊界流實際的動量之差,同視為邊界至某一厚度δ2之流體在勢流流速下所具有之動量。稱此一厚度δ2為邊界動量厚度。茲分為可壓縮邊界流及非可壓縮邊界流予以說明。
  在可壓縮邊界流中,設邊界內流體密度為ρ,流速為u,邊界外緣勢流流體密度為ρ1,流速為 ,依定義,動量厚度之方程式可為
  
  解得
  
  在非可壓縮邊界流中,邊界內、外之密度均視為相同,ρ1=ρ,因此動量厚度可為
均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氣中各種氣體組成成份及所佔比例不隨高度改變(除二氧化碳、臭氧等可變氣體成分)的大氣。均質為相對於非均質(heterosphere)的大氣,其上限高度約在85km左右,包含對流、平流、以及中氣等。在此內紊流擴散作用遠大於分子擴散的作用,所以大氣為均勻混合,各種組成成份及比例保持不變;均質內大氣的平均乾基莫耳質量為28.946 g/g-mole。均質大氣與均勻大氣的意義不同,前者的空氣密度會隨高度改變,但後者指性質均一的大氣,故密度不會隨高度改變,是一種假設的大氣狀況。
綠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子植物莖的周皮內由木栓形成細胞分裂產生之栓內,其細胞常含葉綠體,故呈綠色,稱為「綠皮」。
對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氣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個次,厚度大約十公里左右,常有對流現象發生。天氣現象如雪、雨、雹,皆在這一產生。也稱為「變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