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6.49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責罰、怪罪。如:「既往不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國人皆咎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
3.辯論。如:「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和睦。《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欺騙、瞞騙。如:「蒙騙」。《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增加。如:「進益」、「延年益壽」。《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祿爵而復之。」《呂氏春秋.不苟論.貴當》:「其友皆孝悌純謹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榮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宮內小臣。《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晉.杜預.注:「豎,左右小吏。」《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致贈、贈送。《左傳.桓公六年》:「齊人饋之餼。」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藥物多見饋,珍羞亦兼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傳.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眾一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放棄、捨去。《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諸侯釋位,以間王政。」《史記.卷九七.酈生傳》:「農夫釋耒,工女下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說明。《左傳.定公元年》:「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文選.張衡.思玄賦》:「旌性行以製珮兮,佩夜光與瓊枝。」
2.表揚、表彰。《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