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3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取其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惹災殃。《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故門高之,樂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禍也。」
眾散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叛親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隱公四年》載,春秋時代,衛國公子州吁(ㄒㄩ)殺了自己的哥哥桓公想要自立為君。由於多數的大臣百姓不贊成他兄奪位的行為,所以州吁打算出兵攻伐與衛國有世怨的鄭國,希望能藉此提高自己的威望。恰巧當時宋國殤公即位,鄭國收留了從宋國出奔的公子馮,並且想要用武力送他回國為君。州吁便以此為名,聯合宋、陳、蔡等國出兵攻打鄭國。四國的大軍於是開到了鄭國,把首都的東門團團包圍,連續打了五日都沒辦法攻下,只好無功而返。魯隱公就此事問他的大夫眾仲:「你覺得州吁的計謀最後會得逞嗎?」眾仲回答:「我只聽過以德服人,沒聽過以戰亂為手段可以讓人心悅誠服。以亂服人,就像要整...
欺天罔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騙天地神明。比喻昧著良心做事。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鑒誡錄.卷二.判木夾》:「光以五千之眾,破於昆陽,苻以六十萬精兵扣于東晉,謝玄以八千之卒,敗于壽春,豈不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三國演義》第五回:「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也作「欺天誑地」。
董狐之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靈公反而要殺趙盾,他只好出逃。後來趙盾的族人趙穿殺了晉靈公,趙盾才回國。史官董狐直言不諱就寫“趙盾其君。”因為趙盾為晉國臣子,沒有在國家保護國君,使之被殺害,故趙盾間接殺害其君主,是以下殺上、大逆不道的大罪。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剛正不阿 相反詞 阿諛奉承 5.例句 優秀的史學家撰寫歷史時,就需要董狐之筆。
瀝膽墮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相,讓鄭譯任丞相府長吏,劉昉任丞相府司馬,以便控制他們。而後楊堅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冷嘲熱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冷嘲熱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冷嘲熱諷」原作「冷譏熱諷」。春秋時楚國公子圍篡國其君郟敖自立為靈王這件事,人盡皆知,並且都覺得氣憤不平。而晉國大夫們也對這件事議論紛紛,言語尖酸、刻薄,帶著嘲笑和諷刺的意味,這是因為他們有顆公平無私的心。「冷嘲熱諷」與「冷譏熱諷」意同,用來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諷刺。
老馬知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643,春秋時齊國的國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莒。其後襄公被,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諡桓。(4) 孤竹:春秋時國名,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至熱河省朝陽縣一帶。(5) 反:通「返」,回來。
鑿空指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207,秦時宦官。始皇崩於沙丘,趙高偽造遺詔,立胡亥為二世,殺李斯,自為丞相,專權用事。旋又二世,立子嬰為帝,後為子嬰所誅。 (3) 丞相:指趙高。 (4) 闇昧:不明白、不清楚。闇,音ㄢˋ。昧,音ㄇㄟ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智昏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成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厲公,葬之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將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對曰:「群臣之願也,敢不唯命是聽?」庚午,盟而入,館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宮。逐不臣者七人。周子1>有兄而無慧2>,不能辨菽麥3>,故不可立4>。 〔注解〕 (1) 周子:指晉悼公(西元前586∼前55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周。襄公曾孫。在位期間施行仁政,大會諸侯,使...
妄指鹿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207,秦時宦官。始皇崩於沙丘,趙高偽造遺詔,立胡亥為二世,殺李斯,自為丞相,專權用事。旋又二世,立子嬰為帝,後為子嬰所誅。 (3) 丞相:指趙高。 (4) 闇昧:不明白、不清楚。闇,音ㄢˋ。昧,音ㄇㄟ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