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怒髮沖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中講到燕太子丹在易水之邊為荊軻送行,壯烈的場面讓在場的人「髮盡上指冠」,內心慨激昂到髮盡直豎,意思也是相近的。《莊子》的典故雖較早,但是推究後來所用的「怒髮衝冠」,當以藺相如故事較為貼近。
再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屢次,一次又一次。《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一彈再三歎,慨有餘哀。」《儒林外史》第一回:「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辭了,方纔上轎回去。」也作「再四」、「再三再四」。
聲遏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響遏行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秦國有個愛唱歌的人薛譚,去向秦青學習歌唱技巧,可是在還沒全部學會之前,他就自以為已經學成,於是向老師辭行,打算返鄉。秦青也不挽留他,還在郊外大道上設酒食為薛譚送行。在餞別的酒席中,秦青打著節拍,展開歌喉,唱起慨悲壯的曲子,歌聲高亢清越,振動了林間的樹木,又直上天際,遏止了浮雲的行進。薛譚聽到這樣的歌聲,才知道原來自己所學的不過是一些皮毛,於是請求秦青原諒,仍舊繼續拜師學藝,並且自此之後,再也不敢有學成歸鄉的念頭。《列子》文中以「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形容秦青的歌聲,後來「響遏行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歌聲響亮高妙...
非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非壽終正寢。一般指因意外而死亡。《北史.卷一○○.序傳》:「痛父非命,終身不食酒肉。」《文選.潘安.馬汧督誄》:「然則忠孝義烈之流,慨非命而死者。」
玲瓏八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塞外的軍旅生活,使得盧綸的詩風轉為粗獷豪放。此時期的作品,如〈塞下曲〉等,風格慨,廣為人所傳誦。在〈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幕〉詩中,盧綸描寫彭祖樓的環境,稱它四面八方都有寬大的窗戶,所以室內光線十分充足,潔淨明亮得直逼仙境。因為八面都透光,所以稱作「八面玲瓏」,後來演變成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言行手段,十分巧妙,處世圓融。
魯肅指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周瑜請魯肅資助軍糧的故事。典出《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魯肅》。後用以稱譽人慨幫助朋友。如:「於今社會能魯肅指囷、兩肋插刀的人已越來越少。」
譚嗣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后發動「戊戌變法」。而後遭到保守派的追捕,被捕入獄,最後譚嗣同與楊銳等六人被斬於菜市口刑場,臨刑時慨神色不變,其臨終遺言曰:「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政治思想的特色,第一個就是抨擊君主專制和清朝政權。他由反君主專制以及反異族統治,進而排滿大義。因為當時清廷統治者的民族歧視政策使得整個民生困窘,塞蔽其智力,因而激發他革命的動機。第二個有關於譚嗣同政治思想的則是批判封建倫常禮教。他認為封建統治階層利用「名教」來箝制人民的思想,其中為禍最烈的就是「三綱五德」,那個是統治者用來奴役人民的工具。因此...
王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7~217)字仲宣,三國魏山陽高平(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人。東漢末避亂,依劉表於荊州,後仕魏,官至侍中。擅長辭賦,所作慨悲涼,深刻感人,為建安七子之冠冕。作品有〈登樓賦〉、〈七哀詩〉等。
義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出財布施,慨樂助的人。宋太宗時為避御名,改稱為「信士」。《通俗編.釋道》引《金石文字記》:「漢曹全碑陰,義士某千,義士某五百。義士,蓋但出財之人,今人出財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義字皆改為信。」
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的悲慟。《禮記.檀弓上》:「高子皋之執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文選.李陵.答蘇武書》:「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