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畫虎不成反類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本想畫老虎,卻畫得像狗一樣。語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多用以比喻仿效他人不到家,反而變得不倫不類。《西遊記》第八八回:「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無力量,使不得我們的兵器,恐學之不精,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孽海花》第二四回:「就怕海軍提督膽小如鼠,到弄得畫虎不成反類狗耳。」也作「畫虎不成反類犬」、「畫虎類狗」、「畫虎類犬」、「畫虎成狗」、「畫虎成犬」、「畫虎不成」。
|
王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幽靜,在宮廷和民間都廣泛使用。《洞蕭賦》既描述蕭管之所生,寫出了竹林中的景物;又表現蕭聲之動人,極盡描繪和誇張。全篇用楚辭的凋子,以大量的文字鋪敘洞蕭的聲音、形狀、音質和功能。音調和諧,描寫細緻,形象鮮明,風格清新。這種賦不同於漢代大賦,而屬於驕麗可喜、娛悅耳目的詠物小賦。如其中的一段:“朝露清冷而隕其測兮,玉液浸潤而承其根。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春禽群嬉戲翱翔乎其顛。秋綢不食抱樸而長吟兮,玄猿悲嘯搜索乎其間。處幽隱而奧屏兮,密漠油以獺摻。惟詳漢宣帝與漢武帝一樣,信神仙,好游獵。王褒在京中任職了一段時期後,漢宣帝聽信方士...
|
李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關於作家李喬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散文。李喬曾自述作品的傾向「大多偏重在社會大眾生活面的描繪,為無告的小民作微弱的代言」,因此小說呈現了堅定不移的寫實風格,題材多觸及生命的痛楚和無奈。李喬小說寫作特色十分多元,有運用西方意識流、內心獨白等寫作技巧,帶有現代主義色彩,如〈人球〉、〈寂寞雙簧〉等;描寫臺灣人民在苦難時代下的掙扎與奮鬥,如〈蕃仔林的故事〉、〈山女〉等;批判工商社會造成人的心靈扭曲與異化,如〈恍惚的世界〉、〈老何和老鼠〉等;另外亦有描寫政治人物醜惡面貌的政治小說,如〈告密者〉等。後期則熱衷於長篇創作,...
|
詹氏年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人湯瑪士.詹(Jane,Frederick Thomas 1865~1916)所創。詹氏自十五歲即以彩筆描繪戰艦的圖型及收集細節資料,經多年努力,加以修正檢定後,首次於西元一八九八年出版,稱為「全世界戰艦」,介紹了約一千艘船隻。此後每年修訂一次,現已成為收集全世界各種軍事資料的權威刊物。
|
圖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以線條、色彩繪成的畫。如:「牆上掛了一幅圖畫,描繪的是斜陽夕照的景象。」
|
鍾曉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名評論家王德威以為鍾曉陽是「今之古人」,能用現代小說的形式包裝中國古典詩詞歌曲的情思,其中尤其擅長描繪流離的哀傷。相較於決定台灣文學史發展的張愛玲的精警敘事觀點,鍾曉陽的敘事手法明白突顯感傷的情愫;張愛玲所寫的人物都是庸俗的人物,只為得「以庸俗反當代」,然而鍾曉陽卻是落實描寫普通人物在普通生活中的悸動。 參考文獻香港女作家在台灣──談鍾曉陽的《哀歌》 (李宜芳台灣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候選人)http://www.fgu.edu.tw/~wclrc/drafts/Taiwan/li-yi/li-yi-01.htm責任編輯...
|
於梨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作主題以留學生文學為主。近年筆鋒調轉,深入探討女性的內心世界,包括對生命的感懷、對生活的體悟,以及描繪對婚變後婦女掙扎、找尋獨立的崎嶇道路。曾獲一九八四—八五年及一九九一的富步雷獎。觀點我再一次閱讀《秋山又幾重》集中的九篇文章。一面以作者的身分探討每篇文章是否達到了故事的統一,人物的逼真,及對話的生動,另一面又以讀者的身分仔細的給每篇小說的可讀性打分。當然,在作者的眼裡,每篇都有欠缺,但在讀者的眼裡,這些欠缺倒沒有影響到它們的可讀性。著作作品有《夢回青河》(長篇小說,台北:皇冠,1963)、《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美...
|
杜荀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亂後逢村叟》、《題所居村舍》描繪了戰亂後農村凋敝、民不聊生的景象。另外,杜荀鶴也寫過不少酬唱投獻和流露頹廢思想情緒的詩篇,他專攻近體詩,尤其擅長寫七律詩,其詩語言淺近通俗,風格清新流利。 著作自編《唐風集》三卷,錄詩三百餘首,今傳。 評價(資料取自於網路)
|
福克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土人情的影響。他的作品中有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畫黑人與白人的地位、相處、矛盾等敏感問題,生動描繪出惟妙惟肖的南方人形象。寫作生涯早期,一位編輯錯將他的名字拼為「Faulkner」,福克納本人也決定將錯就錯使用下去。他最著名的作品有:《聲音與憤怒(喧嘩與騷動)》(1929年)、《我彌留之際》(1930年)、《八月之光》(1932年)、《不敗者》(1938年)、《押沙龍,押沙龍!》(1936年)。他還是多產的短篇小說家:他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這十三篇》(1932年)收錄了他最受文學界讚譽的(也是頻頻被各種文集選錄的)短...
|
皇民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民文學是在一九四0至一九四五年期間,產生於當時受到殖民統治下的台灣文壇,主要在表達當時台灣人渴望成為日本人的心情,當時頗受日本當局青睞。這些作品的特徵包括描述成為皇民、日本國民的心路歷程;志願從軍、預祝戰爭勝利;描繪南進、團結、日華親善等意識的作品。代表作品有陳火泉〈道〉和周金波的〈水癌〉、〈志願兵〉。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