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邱妙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現,全書最為吸引人之處,在於作者把強烈的戲劇效果加在主線敘述上,也就是「鱷魚」。作者在書中,將鱷魚描繪成一個為了避免引起注意,所以隨時隨地都穿上人皮,假裝自己是人類的「人形鱷魚」,在二十世紀末的台灣社會中,同性戀還不如今日受多數人的認同,同性戀者只能辛苦地隱藏自己的真實身分,然而產生不少悲哀。書中鱷魚所穿上的人皮即代表著束縛,可以說是作者邱妙津的束縛,當然也代表了同性戀者在社會中身分上的束縛。而後即有人以「鱷魚」作為同性戀者的代稱。 評價在台灣作家中,邱妙津很早就被肯定是才華洋溢,前景無限的新秀作家,他的天才寫作能力,...
圖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以線條、色彩繪成的畫。如:「牆上掛了一幅圖畫,描繪的是斜陽夕照的景象。」
張孝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是寫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嬌〕《離思》、〔水調歌頭〕《泛湘江》,通過對江上"處處風波惡"的描繪和對屈原的吊念,表達了自己"天涯漂泊"和無辜被黜的感慨。他常常流露出一種放曠、豁達的人生態度,顯然是受到蘇軾很深的影響。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間不系舟,此心元自不驚鷗,臥看駭浪與天浮"等,在清疏淡遠的韻調中隱含著作者在飽受打擊之後的牢騷不平。又如〔念奴嬌〕《過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讒毀罷官後自桂林北歸的途中所作。上闋描寫"表裏俱澄澈"的洞庭景色,下闋抒發"肝...
李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關於作家李喬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散文。李喬曾自述作品的傾向「大多偏重在社會大眾生活面的描繪,為無告的小民作微弱的代言」,因此小說呈現了堅定不移的寫實風格,題材多觸及生命的痛楚和無奈。李喬小說寫作特色十分多元,有運用西方意識流、內心獨白等寫作技巧,帶有現代主義色彩,如〈人球〉、〈寂寞雙簧〉等;描寫臺灣人民在苦難時代下的掙扎與奮鬥,如〈蕃仔林的故事〉、〈山女〉等;批判工商社會造成人的心靈扭曲與異化,如〈恍惚的世界〉、〈老何和老鼠〉等;另外亦有描寫政治人物醜惡面貌的政治小說,如〈告密者〉等。後期則熱衷於長篇創作,...
杜荀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亂後逢村叟》、《題所居村舍》描繪了戰亂後農村凋敝、民不聊生的景象。另外,杜荀鶴也寫過不少酬唱投獻和流露頹廢思想情緒的詩篇,他專攻近體詩,尤其擅長寫七律詩,其詩語言淺近通俗,風格清新流利。 著作自編《唐風集》三卷,錄詩三百餘首,今傳。 評價(資料取自於網路)
於梨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作主題以留學生文學為主。近年筆鋒調轉,深入探討女性的內心世界,包括對生命的感懷、對生活的體悟,以及描繪對婚變後婦女掙扎、找尋獨立的崎嶇道路。曾獲一九八四—八五年及一九九一的富步雷獎。觀點我再一次閱讀《秋山又幾重》集中的九篇文章。一面以作者的身分探討每篇文章是否達到了故事的統一,人物的逼真,及對話的生動,另一面又以讀者的身分仔細的給每篇小說的可讀性打分。當然,在作者的眼裡,每篇都有欠缺,但在讀者的眼裡,這些欠缺倒沒有影響到它們的可讀性。著作作品有《夢回青河》(長篇小說,台北:皇冠,1963)、《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美...
鍾曉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名評論家王德威以為鍾曉陽是「今之古人」,能用現代小說的形式包裝中國古典詩詞歌曲的情思,其中尤其擅長描繪流離的哀傷。相較於決定台灣文學史發展的張愛玲的精警敘事觀點,鍾曉陽的敘事手法明白突顯感傷的情愫;張愛玲所寫的人物都是庸俗的人物,只為得「以庸俗反當代」,然而鍾曉陽卻是落實描寫普通人物在普通生活中的悸動。 參考文獻香港女作家在台灣──談鍾曉陽的《哀歌》 (李宜芳台灣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候選人)http://www.fgu.edu.tw/~wclrc/drafts/Taiwan/li-yi/li-yi-01.htm責任編輯...
馬拉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要創造出真實花束中所沒有的那種理想之花。」但要這樣使精髓具體化,這樣創造花的概念,而不是去真正描繪花朵,那就需要極其精細和綜合地運用所有的語言資源。馬拉美盡其畢生精力要將他的理論付諸實施,將它寫入他的《大作品》中去,可是他未能完成這部《大作品》,但他確是完成了一些與《大作品》有關的詩歌。在這些詩作中,他寫了幾首輓歌,主要的對象有波特萊爾、埃德加、愛倫坡、華格納、哥提耶(Theophile Gautier)和魏倫。人們委託他寫輓歌,他也很樂意接受,因為輓歌的道統主題是「人死了,但他活在自己的作品中」,這與詩人自己的想...
娜芙蒂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身像身著禮儀場合的服裝,妝戴孔雀藍之平頂王冠,而其美麗的長頸上則戴著巨大的黃金寶石項鍊裝飾,其眼瞼描繪黑色眼線,代表純潔之意,整體而言給人一高貴而美豔的感覺,一般認為此即為雕塑家杜特摩西(Thutmose)在西元前一千三百四十五年所雕刻之娜芙蒂蒂之雕像。 參考書目註1:通鑑文化編輯部,《消失的古文明》,新北市:生活品味文化,民95,頁178-180。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娜芙蒂蒂英文關鍵字:Nefertiti
福克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土人情的影響。他的作品中有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畫黑人與白人的地位、相處、矛盾等敏感問題,生動描繪出惟妙惟肖的南方人形象。寫作生涯早期,一位編輯錯將他的名字拼為「Faulkner」,福克納本人也決定將錯就錯使用下去。他最著名的作品有:《聲音與憤怒(喧嘩與騷動)》(1929年)、《我彌留之際》(1930年)、《八月之光》(1932年)、《不敗者》(1938年)、《押沙龍,押沙龍!》(1936年)。他還是多產的短篇小說家:他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這十三篇》(1932年)收錄了他最受文學界讚譽的(也是頻頻被各種文集選錄的)短...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