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0.35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加利福尼亞大學杉磯校區創立於1919年。於1958年設立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學院。1962年首度獲得美國圖書館學會審查合格。1968年,該學院奉准試辦碩士後特別證書班。1976-1977學年度,獲准辦理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博士班。該學院之教學方向在加強博士班。現有專任教師16位,學生200名。10年內,預期增加學生人數至275名。
  該學院碩士班共分4種不同研究領域:
  (一)一般性圖書館學碩士:一共18門課,72學分,6門必修課包括研究方法。大約2年可以畢業。
  (二)圖書館學與商業管理雙學位:一般需3年完成。圖書館學碩士部分,共有12門課,48學分。...
伊學院(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伊學院是美國設立的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機構。在一八○○年以前,美國女子未獲享受大學教育的機會;迨至一八二一年,美國著名女子教育家,也是女權主義和爭取女子教育機會運動的領導人韋德(Emma Willard, 1787~1870)女士,在紐約州的特伊(Troy)創辦了第一所婦女大學,即著名的特伊學院。自此女子亦能與男子一樣接受高等教育。迄一八六○年,美國女子高等教育機構已高達六十一所。時至今日,除有若干專為女子成立的大學而外,多數非羅馬舊教的大學,均允許女子與男子同樣入學,以求符合民主社會教育機會均等的原則。
哥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摩哥居民柏柏人(Berbers)特別是亞特拉斯山(Atlas Mountains)的席魯(Shleuh)部族之舞蹈。此部族有許多舞蹈,最著名的是在馬拉喀什(Marrakesh)的Djema el Fna廣場的席魯男子舞者(Shleuh)。另外尚有影舞(Ahouach)及滑步舞(Gliding Dance)。就所有的柏柏人而言,早自孩提時代,舞蹈便是其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在山中或偏遠的村落,兒童很小時即由節日或慶典中學習傳統的舞蹈和歌曲,他們沒有特別的老師教導,所有的知識均由一代傳一代。另有一組組的女子「雲遊」舞者和音樂師,她們一村村走動,在婚禮或節慶時表演,成員多為離婚婦女,而此成為她們所選...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陽市於一九八八年被確定為大陸地區城市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市。其改革措施主要有:
  1.端正辦學思想。市委、市政府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全面管好每一所學校,校長全面管好每一個班級,教師全面管好每一個學生;規定全市企業、事業單位一律不准招收錄用未受完義務教育的青少年,初中在校學生不得辦理待業手續,義務教育階段廢除開除學籍、勒令退學處分,以防止學齡青少年輟學。
  2.調整教育結構。把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作為中等教育結構改革之重點,將一批普通中學改為職業中學,在大部分普通中學附設職業班;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力量(或團體)自動或聯辦職業技術學校。
  3.加強學生業績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一家專門從事各種民意調查的機構。由喬治.蓋普(George Gallup)所創立。§英Gallup[例]「蓋普」三個字已經成為民意調查的代名詞。
次(Łód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桑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希土戰爭(西元1919~1922)後,為重新討論對土耳其和約,英法義日與巴爾幹半島諸國,於西元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在瑞士桑集會。會議簽屬了新的對土和約。
2.西元一九三二年於瑞士桑召開,商討有關解決德國賠款問題的債權國會議。會議決定削減賠款總額,並對還款時間等做出新的規定。
陽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福建省晉江縣陽江上的一座橋。民間相傳宋泉州太守蔡錫修造陽橋時,因風濤險惡,難以施工,乃書檄令皂隸夏得海傳告海龍王,竟得「醋」字而還。經拆解後,遂於二十一日酉時興工,橋得以落成。見褚人穫《堅瓠六集.卷一.造陽橋》。
可可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介於巴克時期與古典樂派之間的音樂。具有華麗風格,強調愉快、美麗,同時也反映出十八世紀豪華宮廷生活的一面,有漸漸脫離宗教走向世俗音樂的趨向。
歐圖克侶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源自古老蘇格蘭的4/4拍子侶爾舞。蓋爾語稱之為Ruidhle Thulaichean,是一種環型的舞蹈形式。侶爾舞(Reel)本由四人侶爾舞(Foursome Reel)轉變而成;通常是接續在史塔斯培舞(Strathspey)之後跳;然後,接著則跳胡拉圈舞(Hullachan)。有人認為此舞在德國即為德國人熟知的蘇格蘭舞(Der Schottische),並以此名稱出現於美洲大陸;爾後,在美國另轉型為攫伴舞(Stealing Dance)或泰格舞(Tag);現今甚至被輕率易名為「抱歉啦!」(Excuse Me!),因為這是每次交換舞伴時要說的話。十九世紀現身的莎底士舞(Schottisc...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