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拜訪、進見上級或長輩。晉.陶明〈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詣王輔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深。《文選.郭璞.江賦》:「若乃曾潭之府,靈湖之,澄澹汪洸,瀇滉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死亡。如:「自盡」。《文選.陶明.歸去來辭》:「聊乘化以歸盡。」唐.李善.注:「盡謂之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理。《左傳.定公四年》:「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文選.王儉.褚碑文》:「公之登太階而尹天下,君子以為美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火燎原而後種植的耕作方式。晉.陶明〈和劉柴桑詩〉:「茅茨已就治,新疇復應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於句首,相當於「豈」、「難道」。《論語.顏》:「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傳.昭公十三年》:「諸侯事晉,未敢攜貳,況衛在君之宇下,而敢有異志?」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孑然一身」源自「孑然」一詞,見於三國吳陸瑁進呈孫權的奏章。三國魏明帝時,遼東太守公孫謀反,與吳國密商抗魏之事。吳主孫權為顯示合作的誠意,故遣使赴遼東。但孫權此舉,卻反使公孫害怕會立刻引發魏國來攻,於是變節,斬了吳國來使,並將首級送至魏。孫權得知公孫背盟,大為憤怒,打算親自帶兵征討公孫。當時丞相陸遜之弟陸瑁以為不妥,上書勸阻道:吳與遼東距離遙遠,軍隊長途遠征,必然疲憊,恐怕難以取勝。況且公孫與魏國的關係不明,要是到時候魏國發兵來援,戰勢將更加不利。又即使公孫「孑然無所憑賴」,手下人馬因畏懼征戰,四散奔逃,則將導致以後很難將他們一網打盡。陸瑁文中,「孑然無所憑藉」一語是指公孫無外援...
三緘其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劉向《說苑.卷一○.敬慎》1>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2>之前,有金人3>焉,三緘4>其口,而銘5>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孔子顧謂弟子曰:「記之!此言雖鄙,而中事情。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遇禍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太公金匱》。 (2) 陛:臺階、階梯。 (3) 金人:金屬鑄成的人像。 (4) 緘:音ㄐ|ㄢ,閉。 (5) 銘:刻鏤。〔參考資料〕 《太公金匱》(據《意林.卷一》引)武王問:「五帝之戒,可得聞乎?」太公曰:「黃帝云『予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
不忮不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忮,嫉妒。不忮不求指不嫉妒,不貪得。語出《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後來多用來形容淡泊無求,不做非分之事的處世態度。南朝梁.蕭統〈陶明集序〉:「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達之用心。」
明日黃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許有壬〈南鄉子.老子分漁樵〉詞:「我似明多一字,陶陶,明日黃花笑二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