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愁眉苦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緊鎖著眉,苦喪著臉。形容憂傷、愁苦的神色。《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因此他就只剩了擎著杯酒,一言不發,愁眉苦眼的,坐在那裡發愣了。」也作「愁眉苦目」、「愁眉苦臉」。
口呿目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瞪口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目瞪口呆」原作「目瞪口噤」,語見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卷下.夏侯禎黷女靈皇甫枚為禱乃免》。《三水小牘》的內容主要講述唐朝民間神異故事,其中一則說道:在汝州魯山縣西的小山裡有座「女靈觀」,供奉著一個女子,她的容貌妖嬌豔麗,但神色間流露著傷感怨懟。有一天,夏侯禎到廟裡參觀,被這尊神像吸引,遲遲不肯離去,他取酒祝禱說:「我夏侯禎年輕並且尚未娶親,今日見著您的丰姿,十分仰慕,我願意留在廟裡,作為掃除的僕役以侍奉您,希望您能夠成全。」當天晚上夏侯禎回去後,變得神智迷糊,無法入睡,像是被陰靈入侵。他的友人皇甫枚趕來探望,看到他瞪著雙眼,嘴巴緊閉不能出聲,一付呆...
宥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恕、赦免。《北史.卷四三.郭祚傳》:「十年之中,三經肆眚,赦前之罪,不問輕重,皆蒙宥免。」《聊齋志異.卷六.江城》:「嫗神色變異,女愈疑。謂嫗曰:『明告所作,或可宥免;若猶有隱祕,撮毛盡矣!』」
戰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臉上顯現戰慄敬畏的神色。《論語.鄉黨》:「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蹜蹜如有循。」
憂形於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慮表現於神色上。《明史.卷一七○.于謙傳》:「俄有邊警,帝憂形於色。」
憂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愁的神色。《左傳.宣公十二年》:「城濮之役,晉師三日穀,文公猶有憂色。」《大宋宣和遺事.亨集》:「當日見徽宗憂色,遂俯伏在地,口稱:『萬歲,萬歲!臣誠惶誠恐。』」
氣不喘,色不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有武功修養的人,激烈運動後,神色不變,泰然自若。《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二女童運劍為彼此互刺之狀。初時猶自可辨,到得後來,只如兩條白練,半空飛遶,並不看見有人。有頓飯時候,然後下來,氣不喘,色不變。」
直言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未嘗疾言遽色」來表示劉寬,處事一直相當穩重。後來「疾言厲色」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
變色易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神色肅敬的樣子。《戰國策.秦策三》:「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
疾聲遽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急迫,神色慌張。見「疾言厲色」條。01.宋.葉適〈陳叔向墓誌銘〉:「兄弟相愛友,門內諧樂,無疾聲遽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