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3.4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拔起。《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光弼以范陽本賊巢,當先取之,揠賊根本。」
盤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旅費、路費。古代出行,將旅費財物以布帛纏束,綑繫腰際,故稱為「盤纏」。《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鬼》:「怎知道時運未至,一舉不中。吳秀才悶悶不已,又沒甚麼盤纏,也自羞歸故里。」《水滸傳》第一○回:「京中安不得身,又虧林冲齎發他盤纏,於路投逩人。」也稱為「盤費」、「盤程」、「盤川」。
不多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會兒,過不了多久的時間。《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鬼》:「不多時,墓上土開,跳出一個人來,獄子廝趕著了自去。」《紅樓夢》第一四回:「走不多時,路旁彩棚高搭,設席張筵,和音奏樂,俱是各家路祭。」也作「沒多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亂黨、禍害。如:「餘孽」、「妖孽」。唐.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淮右殘孽,尚守巢。」
守口如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苑珠林.卷四七.懲過篇.引證部》如《維摩經》云:「故以若干苦切之言,乃可入律。」書云:「聞諫如流,斯言可錄。佷戾不信,惡馬難調。撫膺多愧,常以自箴。」庶有聞論致序心曲。今欲緘其言而整其身者,未若先挫其心而次折其意。故經云:「制之一處,無事不辦。」譬如金山,狐兔所不敢停;渟淵澄海1>,蛙龜所不肯宿。故知潔其心而淨其意者,則三塗2>報息四德3>常滿。防意如城4>,守口如瓶。可謂金河遺寄,屬在伊人;玉門化廣,信於斯矣。 〔注解〕 (1) 渟淵澄海:靜止清澈的淵水。渟,音ㄊ|ㄥˊ,水流停止不動。 (2) 三塗:印度宇宙觀中將眾生存在的世界分成五或六道,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媽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對母親的稱呼。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黃法師醮》:「黃師見夫人在坐,叔介至前,即仆地曰:『媽媽在此,……。』」《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三出》:「奴家爹爹王德用,身為宰執,名號黑王。媽媽兩國夫人劉氏。」(2)對年長婦人的稱呼。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二齣:「東村頭張媽媽,西村頭李媽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兩個見是個婦人,無甚妨礙,便動問道:『媽媽何來?為甚這般苦楚?可對我們說知則個。』」(3)對老妻的稱呼。《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士廉,年過六旬,媽媽死後,孑然一身,並無兒女。」《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衙內告夫人:『媽媽尊察,只取得他來,交為一妳母足矣。』」(4)鴇母。即妓女的假母。《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師師聞道,諕得魂不著體,急離坐位,說與他娘……,李媽媽聽得這話,慌忙走去告報與左右二廂捉殺使孫榮。」元.無名氏《雲窗夢》第二折:「妾身是洛陽樂籍張媽媽是也。來到這汴梁聞知這鄭一女兒月蓮,因不掙錢,賭氣要賣。」也稱為「媽兒」。(5)婢女對女主人的稱呼。《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四二出》:「(淨、貼)媽媽,莫要提起。(未)照管頭撞。(丑)你與我請府眷轎先去,我一面備馬來。」《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鬼》:「告媽媽,不是錦兒多口,不如媽媽且歸,明日爹爹自歸來。」(6)對婆婆的稱呼。《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惱得心頭火氣沖,不知那個是媽媽,不知那個是公公。」
冰消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崩潰、分裂或失敗、離散。隋.煬帝〈手詔勞楊素〉:「公以深謀,出其不意;霧廓雲除,冰消瓦解;長驅北道,直趣巢。」《老殘遊記二編》第九回:「陰間案件,不比陽世,先生一到,案情早已冰消瓦解,故無庸詢。」也作「瓦解冰泮」。
義正詞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緘,燦若月星明錯落。辭嚴意正質非俚1>,古味雖淡醇2>不薄。千年佛老賊中國,禍福依憑群黨惡。拔根掘期必盡,有勇無前力何犖。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獨詞堅由志確。朝廷清明天子聖,陽德彙進群陰剝。大烹養賢有列鼎,豈久師門共藜藿。予慚職諫未能薦,有酒且慰先生酌。 〔注解〕 (1) 俚:鄙俗。 (2) 醇:音ㄔㄨㄣˊ,精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賓,相對於主人而言。如:「賓客」、「請客」、「寒夜客來茶當酒」。《禮記.曲禮下》:「主人敬客,則先拜客;客敬主人,則先拜主人。」《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望而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張英《文端集.卷四五.聰訓齋語》:「高位者,責備之地、忌嫉之門、怨尤之府、利害之關、憂患之、勞苦之藪、謗訕之的、攻擊之場。古之智人, 往往望而卻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