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28.88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海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動物海狗科。背毛短粗,無絨毛,有小耳,身體靈活。雄性海獅有鬃毛,面部略像獅子,四肢呈鰭狀,尾扁平。生活於海洋中,以魚、烏賊、貝類為食,繁殖時期則到陸地上產子。
有性生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花植物是藉由花粉館可使精卵相遇結合。(註1) 精子與卵子性使這個世界生生不息,但並不是沒有問題。性繁殖的優點在於它允許基因的混和,使好的變異在群體中成長,不好的則可加以排除。缺點是兩方面的:首先遺傳物質必須均分,這樣當精子和卵子結合時才能形成正常的基因數目,這涉及一種特殊類型的基因分裂,稱為減數分裂,但它似乎很容易出錯;其次男性和女性的細胞必須在同一時刻在同一地方結合再一起。(註2) 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註1)1. 花是開花的生殖器官,其構造可分花萼、花瓣、雄蕊四部分。2. 授粉的方法有自花授粉和異花授粉(藉由風、水將...
鴨嘴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鴨嘴獸(Ornithorynchus)1.1 繁殖1.2 洞中生活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鴨嘴獸(Ornithorynchus)大多生長在澳洲東部的河川內。從外觀上看,鴨嘴獸很像哺乳類動物,也很像鳥類,牠有著棕色的柔軟皮毛,前有肢有蹼,嘴扁平跟鴨嘴一樣,但不同於鴨嘴的部分,鴨嘴獸的喙柔軟且有彈性,表面也覆蓋著許多具有敏感神經的小孔,這使鴨嘴獸擁有良好的觸覺,而且也易於察覺獵物肌肉上的生物店活動。牠們大多生長在河流和湖泊中,牠們用嘴挖土來尋找昆蟲和其他小動物當作食物,正在游泳的鴨嘴獸會閉起眼睛和耳朵,但還是...
胎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精卵在母體內,經適當的發育過程而後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法。[例]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以胎生方式繁殖後代。
海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是海馬爸爸,海馬爸爸在排卵前,會先將自己的腹帶經由一個小洞裝滿水,海馬爸爸的肚子有一個育兒袋,在繁殖季節,海馬媽媽就將卵產到育兒袋中,由海馬爸爸照顧。大約一個月後,小海馬就會孵化了,這時育兒袋就會裂開,小海馬就會鑽出來,奔向大海。(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海馬英文關鍵字: sea horse 參考書目註1:自然圖鑑:600種動物植物觀察術,里內藍文,松岡達圖,遠足文化,2010,頁100。註2:動物百科,姚啟久主編,漢宇國際文化,2008,頁87。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
台灣赤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月花期,11至2月結果期,11至12月落葉期<註1>原產地:東亞、中國大陸觀賞特色:觀果繁殖方法:播種莖的特徵:樹皮暗灰褐色,平滑<註2> 能適應環境也能使其適應台灣赤楊別名台灣榿木、水柯仔,水柯柳等。它的天賦異稟,天生就有適應環境的本領,能從平地一直分布到高海拔地區,在它生長的地方往往能形成純林,蔚為勝景。在中海拔以上地區,闊葉樹漸少針葉樹漸多,因此台灣赤楊就成為許多著生植物固著的樹種,不少中高海拔的稀有著生植物都可以在它的樹幹上找到。 特徵台灣赤楊有一個特徵,就是根部具有像豆科植物一般的根瘤菌...
台灣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午間則常在樹幹或草叢內休息。在酷熱的夏天會趴在較粗的平展樹幹上,四肢及尾巴完全舒展,頗怡然自得。除了繁殖期雌雄松鼠會追逐外,母子松鼠大多同進同出外,大部分都是單獨活動。(註2) 赤腹松鼠赤腹松鼠是屬於松鼠中體型較中等的,擁有鮮亮的顏色,所有又被稱為麗松鼠。牠們常獨居過著小家庭式的生活,大約在8月時會產一窩幼鼠。(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台灣松鼠英文關鍵字: Squirrel taiwanus 參考書目註1: 大不列顛動物百科,Joyce pope著,明天國際圖書,2006,頁80。註2: 台灣哺乳動物,邢偉廉著,徐偉繪...
布袋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布袋蓮 water hyacinth1.1 基本資料1.2 外來植物1.3 驚人的繁殖力1.4 用處1.5 關鍵字1.6 參考書目 布袋蓮 water hyacinth 基本資料科別:雨久花科別名:布袋葵、鳳眼蓮、洋雨久花類型:多年生草本植株大小:20至30公分高生育環境:沼澤地或水田,水流遲緩之河川花期:5至7月莖的特徵:從莖基部長出水平面走莖根的特徵:多而發達葉的特徵:葉柄海棉質,長約10至20公分,有膨大浮囊,葉由根生,厚而有光澤花朵著生位置:近15朵花聚生成一串總狀花序顏色及類型:淡紫色,雌雄同株花朵大小...
黑冠麻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鸛形目鷺科。頭部有冠羽。成鳥背部暗紅褐色,綴有黑色橫紋。腹部黃褐色,亦雜有斑紋,胸頸紅褐色。喉部至腹部中央有黑褐色縱紋。雛鳥全身大致呈灰褐色,滿布斑紋。產於大陸西南、東南至臺灣一帶,在臺灣繁殖且終年可見。在低海拔山區的樹林下活動覓食,以蛙類、昆蟲等為食。每年二月至七月為繁殖季節,以枯枝為材料,築巢於樹上枝椏間,每窩產三至五個白色卵。因警覺性高,不易被發現。
芒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屬羽狀複葉,葉質屬革質,業表面為帶光澤之綠色,葉背面則為白色。 果實芒萁一般具有孢子,並以之作為繁殖之用,而芒萁的孢子囊群通常群集而生,生長於末裂片之頂端。 參考書目註1: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92年10月,頁52。註2:薛聰賢,《台灣原生景觀植物圖鑑(1)》,台灣普綠,民92,頁36。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芒萁英文關鍵字:Dicranopteris linearis(Burm. f.)Under.、Dicranopteris dichotom...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