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逢場作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房綻〉詞:「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這闋詞是蘇軾有天帶著歌妓去拜見大通禪師,見大通禪師臉色不悅,便作這首小詩讓歌妓吟唱。其中「逢場作戲」已轉為藉機娛樂一下之意。後來「逢場作戲」就被用來比喻隨事應景,藉機遊戲玩耍一番,並非正經。
面如白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臉色蒼白。《紅樓夢》第一六回:「寶玉聽了,方忍住近前,見秦鐘面如白蠟,合目呼吸于枕上。」
勃然作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忿怒生氣而臉色大變的樣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只見劉元普勃然作色道:『夫人說那裡話!天下多美婦人,我欲娶妾自可別圖。豈敢汙裴使君之女!』」也作「勃然變色」、「勃然色變」。
巧言善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巧言令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巧言令色」的「巧」是美妙之意,「令」則是好的意思,所以「巧言令色」是指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書經.皋陶謨》裡有一段記載夏代禹與皋陶間的對話,討論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賢明的君王。皋陶認為治理國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樂。禹也覺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實在很難,連身為君王的舜都難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樂,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會有人作亂,那舜又何必為驩兜這個惡人煩心?何必驅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裡不一、虛偽不實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遠之的。...
泛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因生氣或害羞,使臉色呈現紅色。《文明小史》第二六回:「臺下有幾個人,臉都泛紅,額上的筋根根暴了起來。」
面不改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改變臉色。形容遇到危險時神態沉著鎮定。《三國演義》第四七回:「澤面不改容,仰天大笑。」也作「面不改色」。
勃然色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忿怒而臉色大變的樣子。也作「勃然變色」、「勃然作色」。
無足挂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誅。」胡亥聽了之後很不高興,認為這些儒生們是在指責他治國無方,才會導致陳勝叛變。叔孫通看到胡亥變了臉色,心想不妙,便趕緊上前說道:「你們都說錯了。今日天下已經統一,且皇帝英明,領導有方,讓人人團結一心,怎麼有人膽敢造反呢?陳勝他們只是一群強盜流氓罷了,各地郡守正在追捕他們,抓到之後就依法論罪,不值得把他們放在嘴裡來討論啊!」胡亥聽了叔孫通的話以後十分高興,便厚賞叔孫通。後來《史記》原文之「何足置之齒牙閒」演變成「不足掛齒」這句成語,指人或事物輕微,不值得一提。
辭淚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4>,殺戮忠良,謀圖不軌,禍及門戶5>。」音辭慷慨,聲淚俱下。 〔注解〕 (1) 勃然:因發怒而臉色突變的樣子。 (2) 敦:王敦(西元266∼324),字處仲,東晉臨沂人,王導的從兄,晉武帝的女婿。西晉亡,舉族避亂江南,和從弟王導同在元帝朝廷做大官,主持國政。官至征南大將軍,拜侍中,領江州牧,恃功專橫,後舉兵反,中途病死。 (3) 抗旌:舉旗。 (4) 犯順:反叛作亂。 (5) 禍及門戶:禍害延及家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氣變臉色的樣子。《文選.宋玉.神女賦》:「頩薄怒以自恃兮,曾不可乎犯干。」唐.李善.注:「方言曰:『頩,怒色青貌。』」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三:「丹鼎奪胎那是寶,玉人頩頰更多姿。」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