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改過遷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易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指改正過失,誠心向善。《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三舅受了艱難苦楚,這下子改過遷善,料想要用心讀書。」也作「改過向善」、「改過從善」、「改行遷善」。
|
1917年俄國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二月革命2 十月革命3 共產國際4 關鍵字5 出處 二月革命1917年俄國革命(Russian Revolution)西元20世紀初,俄國由實行獨裁專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統治。農民佔當時人口的85%,特別是在城市中,有越來越多的勞工人口。他們的生活情況原本就是非常艱難的,但隨者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們的情況更加嚴重,因此在1917年2月,爆發了革命:罷工和示威遊行接連不斷。3月15日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這是革命的第一階段,之後成立了臨時政府。在一些大城市裡,如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組織蘇維埃,即是工人和士兵...
|
困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境艱難、困苦。《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今弟在困厄之中,蒙先生慨然以尊齋相借,令弟感愧無地。」也作「困阨」。
|
行不得也哥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哥哥,鷓鴣的啼聲。行不得也哥哥用以比喻路程艱難,勸人不要再前進。宋.梁棟〈四禽言〉詩:「奈此乾坤無路何,行不得也哥哥。」
|
動常得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動輒得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
取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與不用。漢.王充《論衡.答佞》:「君子與小人,本殊操異行,取捨不同。」宋.蘇軾〈賀韓丞相再入啟〉:「強足以濟艱難,勇足以斷取捨。」也作「取舍」。
|
風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艱難困苦。如:「我們在風雨中成長茁壯。」
|
死不旋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意志堅定,不畏艱難。《戰國策.中山策》:「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維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艱難困苦。如:「創業維艱」、「舉步維艱」。
|
困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貧困、疾苦、艱難、艱苦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