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不得也哥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哥哥,鷓鴣的啼聲。行不得也哥哥用以比喻路程艱難,勸人不要再前進。宋.梁棟〈四禽言〉詩:「奈此乾坤無路何,行不得也哥哥。」
1917年俄國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二月革命2 十月革命3 共產國際4 關鍵字5 出處 二月革命1917年俄國革命(Russian Revolution)西元20世紀初,俄國由實行獨裁專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統治。農民佔當時人口的85%,特別是在城市中,有越來越多的勞工人口。他們的生活情況原本就是非常艱難的,但隨者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們的情況更加嚴重,因此在1917年2月,爆發了革命:罷工和示威遊行接連不斷。3月15日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這是革命的第一階段,之後成立了臨時政府。在一些大城市裡,如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組織蘇維埃,即是工人和士兵...
困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境艱難、困苦。《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今弟在困厄之中,蒙先生慨然以尊齋相借,令弟感愧無地。」也作「困阨」。
洪醒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盲充斥、耕作方式落後,特別是異族統治、自然災害和傷疾病痛等天災人禍的侵襲,這時的台灣農村呈現一派貧困艱難的景象。例如:〈跛腳天助和他的牛〉中的天助家無恆產,僅靠著一駕牛車維持一家生計,其命運正和那勤快、老實卻最後累死於勞役之中的牛相當相似。〈金樹坐在灶坑前〉中的金樹夫婦,由於毫無節制地生養了十多個孩子,飽受窮困煎熬之苦。作者滿懷悲憫和同情,描寫農村和小鎮的衰敗、農民和市井小民維生的艱辛,其原因之一在於他覺得這些故事有它們的一些特殊意義,想藉由寫作留給妻子及後代子孫看,「希望他們不要忘了我們的來處,不管將來過的燦然或黯淡,...
動常得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動輒得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死不旋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意志堅定,不畏艱難。《戰國策.中山策》:「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取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與不用。漢.王充《論衡.答佞》:「君子與小人,本殊操異行,取捨不同。」宋.蘇軾〈賀韓丞相再入啟〉:「強足以濟艱難,勇足以斷取捨。」也作「取舍」。
維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艱難困苦。如:「創業維艱」、「舉步維艱」。
風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艱難困苦。如:「我們在風雨中成長茁壯。」
大風大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相似詞4 相反詞5 例句 解釋 原指自然界的巨大風浪,現多比喻生活遭遇的艱難險阻或社會上的大動盪。 出處 1.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九回:「(盛希僑道)我如今與舍弟分開,這弟兄們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叫舍弟看看我的過去......叫他看看我每日大風大浪,卻還要好過。」2.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你跟義軍打了幾年仗,什麼大風大浪都經見過,怎麼會這樣沉不住氣呀?」 相似詞 波濤洶湧、高潮跌起 相反詞 波瀾不驚 例句 阿偉一生經歷了工作、戰爭、離鄉背景等大風大浪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