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宴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悠閒安樂的樣子。《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類,官職不則,同始異終,胡可常也?詩:『或宴宴居息,或盡顇事國。』其異終也如是。」也作「燕燕」。
俄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久。《晉書.卷二九.五行志下》:「石季龍在鄴,有一馬尾有燒狀,入其中陽門,出顯陽門,東宮皆不得入,走向東北,俄爾不見。」
暾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火光熾盛之貌。《新唐書.卷三四.五行志一》:「是歲,洪州、潭州災,延燒州署,州人見有物赤而暾暾飛來,旋即火發。」
渾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用整張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新唐書.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長孫無忌以烏羊毛為渾脫氈帽,人多效之,謂之『趙公渾脫』。」
漆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漆所作的畫。《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婦女始嫁,至作漆畫,五采為系。」
飛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根據的謠言。《續漢書志.第一六.五行志四》:「為商作飛語,欲陷之。」也作「蜚語」。
力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武力征伐。《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天子弱,諸侯力政。」也作「力征」、「力正」。
朝天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五代後蜀的女子髮式。先梳髮於頂,編兩個圓柱形髮髻,然後將髮髻朝前反搭,伸向前額。可在髻下襯以簪釵等物,使髮髻的前端高高翹起。《宋史.卷六五.五行志.木志》:「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婦女竟治髮為高髻,號『朝天髻』。」
畢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禽類尾部擺動或鼓翅的聲音。《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桓帝之初,京都童謠曰:『城上烏,尾畢逋。公為吏,子為徒。』」宋.劉宰〈野犬行〉:「犬餓得食聲咿嗚,烏驅不去尾畢逋。」也作「腷膊」。
陽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陽氣、生長萬物之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天產作陰德,以中禮防之,以地產作陽德,以和樂防之。」《新唐書.卷三四.五行志一》:「陽德衰則陰氣勝,故常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