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面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當面。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的是非。」《文明小史》第三○回:「當下父子相見,申大頭一路跟著走,訴說自己苦處,要申福替他在主人面前設法。」
|
打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設法借錢。《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四出》:「數日來不得買賣,意下要買些人事,投鄉外幾個相識行,打旋一遭。」
|
因勢順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慓悍勇猛,十分輕視以膽怯出名的我軍。善於作戰的人應該利用這點,因勢利導,讓事情順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設法讓魏軍猛追直趕。」所以建議田忌下令軍隊進入魏國境後,第一天做十萬個灶,第二天減少為五萬個,到了第三天只做三萬個,讓龐涓誤以為齊軍因為膽怯,士兵逃跑掉大半。結果龐涓真的中計,率著精銳輕騎火速追趕,最後在馬陵這個地方中埋伏,自剄而死,齊軍大獲全勝。後來「因勢利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因其勢而利導之」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朝有利的方向引導。
|
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的指出。[例]他指明這件事的癥結所在,並設法去解決它。
|
首施兩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且捉拿他的族人,打算全部判處死刑。魏其侯竇嬰是竇太后的姪子,一向和灌夫交好,他知道了這個消息後,便設法搭救灌夫和他的族人。兩人在景帝面前互相辯論,武安侯毀謗灌夫招聚天下豪傑,分明是存有謀反之心,應該處死;魏其侯則說,灌夫為國家立下許多戰功,是國家的忠臣壯士,不該為了酒醉鬧事這種小錯就處死。景帝聽完了雙方的爭論之後,對如何處罰灌夫仍猶豫不決,便下令退朝。武安侯對於景帝行事優柔寡斷很不滿,就對別人生氣的說:「竇嬰只是一個老傢伙,何必為了他而畏首畏尾、猶豫不決呢?」後來「首鼠兩端」被用來形容猶豫不決的樣子。
|
出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訴訟案件有關係的人出席法庭,接受詢查、審問。[例]因為證人無法出庭作證,原告律師將設法申請延期開庭。
|
百丈懷海禪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荒山另建叢林,然而還沒有規章制度;懷海乃折衷大小乘的戒律,制定禪院清規。禪院的最大特點是不立佛殿,只設法堂,表示佛祖親自囑咐,以現前的人法為重。又規定以具道眼的禪僧為化主,稱為長老,住在方丈;參學的大眾,都住在僧堂;長老說法,兩序雁行立聽,賓主問答,激揚宗要。此外還有關於禪院事務的種種規定,此即所謂《百丈清規》。但該書在宋時就失傳了,別行宗賾所編《禪苑清規》。元代朝廷令百丈山德煇重編,至元元年 (1335) 頒行,書名《敕修百丈清規》,八卷,但已全非百丈原來的面目了。明永樂22年 (1424) 同山忠智重刊,即今所傳之本...
|
換日偷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到了「偷天換日」這個成語。劇中情節本於《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中的一段故事,說到魏國公子信陵君設法要去解救趙國被秦圍攻的危難。本來魏王已經派出一支軍隊,但因為害怕秦國的報復,所以把軍隊停留在邊境上,不進也不退。信陵君有一位門下食客叫侯嬴,獻了一計,建議信陵君偷盜魏王兵符,率領邊境上這支部隊前去救趙。於是信陵君就去拜託魏王愛妾如姬幫忙,公子對如姬曾經有報父仇之恩。於是就有「如姬竊符」的情節。因此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為了報答信陵公子大恩,我來魏王寢宮盜符,用偷天換日的手段,要勝過用博取魏王的恩愛來取得。「偷天換日」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比喻騙局之大與技巧之妙。
|
水來土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遇事則根據當時情況設法解決。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水滸傳》第二○回:「不須兄長掛心,吳某自有措置。自古道:『水來土掩,兵到將迎。』此乃兵家常事。」
|
探口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取對方口中透露出來的訊息,揣摩其含義。如:「你就跑一趟,幫我探口風,看他對我的態度怎麼樣?」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