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羞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人,不必等回家拿兵器,就應該直接上前報復;如果是殺害朋友的仇人,我不應該和他同國。」傳統的儒家是很講究禮的。在禮的觀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
義不同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人,不必等回家拿兵器,就應該直接上前報復;如果是殺害朋友的仇人,我不應該和他同國。」傳統的儒家是很講究禮的。在禮的觀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
爛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精熟、熟悉。宋.陸游〈過野人家有感〉詩:「世態十年看爛熟,家山萬里夢依稀。」《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他的手底下,實在有些講究,而且一部易筋經記的爛熟的。」
邪魔外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妨害正道的邪說和教派。語出《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後比喻妖魔鬼怪。元.無名氏《神奴兒》第四折:「你將金錢銀紙快安排,邪魔外道當攔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過來。」後亦比喻異端邪說或不正當的行徑。《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麼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也作「邪門外道」。
大戶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財有勢的人家。[例]陳家是鎮上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凡事都講究排場。
刀鎗劍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兵器。《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晚生的武藝儘多,馬上十八,馬下十八,鞭鐧鐹錘,刀鎗劍戟,都還略有些講究。」
營養午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午餐(又名午飯、中餐、中飯等等),是指大約在中午或者之後一段時間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點至兩點。在中國,午餐的用餐時間通常是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的兩個小時。人們認為中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食物和能量的主要補充,有所謂「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的說法。據營養專家介紹,超過七成出外進食的白領人士習慣於在茶餐廳及快餐店用膳。他們多吃一些高脂食物如排骨、牛腩及雞翅等,這些食物含有高飽和脂肪,對心臟健康構成極大威脅。
秦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席、暨南大學中文系主任及廣東文學藝術聯合會主席。 寫作特色秦牧散文並沒有固定的表達形式,其語言流暢講究,文筆游走靈活,聯想奇妙,感情自然流露。秦牧的散文特色之一,是言近旨遠,哲理性很强,在闡述關點,講明道理時,絕不枯燥。秦牧有别於同時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十分廣泛、談古論今、旁徵博引,顯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識根底。作者從歷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見聞侃侃談起,以土地為對象,有時展現新時代的風貌,有時則追敘慘痛的歷史,有時又歌頌新社会的建設者等等……,從古至今,從草木禽獸到人情百態、到故事傳說,甚至到現代科技,都囊括在一...
輔導設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帶為主,且有隔音設備者為佳。 家的溫馨之感空間內應保有溫馨的感覺,因此在光線、溫度以及通風皆為非常講究,並且牆壁之顏色也應以輕爽明亮為主,另外可多設置盆栽或者風景圖畫,來緩和當事人緊張之感,進而創造出回到家的舒服放鬆感覺。(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輔導設備英文關鍵字:Counseling equipment 參考資料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57-62。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註2馮觀富/著。輔導原理與實務,1997年初版,頁19-27。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禮有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禮尚往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曲禮上》中提到,上古時代人心純樸,凡事沒什麼準則,只照著內心的誠意來行為;到了文明時代,就講究施與受間的互相往來,受到別人的恩惠,也要回報別人的恩惠。如果受到恩惠卻不報答,就不合乎禮;如果受人報答卻沒有給人恩惠,也於禮不合。人與人的關係,因為禮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諧,如果沒有禮,就會發生危機。所以禮是一定要學習的。「禮尚往來」比喻別人以禮相待,也要以禮回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