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6.83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字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的讀音。如:「字音正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之讀音
芍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芍藥科芍藥屬,落葉灌木。葉互生,二回三出複葉,小葉橢圓形或卵形。初夏之間開花,花單獨頂生,形似牡丹,有紅、白、紫等色。根可入藥,有鎮痛、通經等作用。古代人們離別時,常以芍藥贈欲遠行者,故也稱為「可離」、「將離」。又因地位僅次於號稱花王的牡丹,故也稱為「花相」。也稱為「木芍藥」、「紅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之語音。
咳嗽。《說文解字.欠部》:「欬,逆氣也。」清.段玉裁.注:「含吸之欲其下,而气乃逆上是曰欬。」宋.蘇軾〈石鐘山記〉:「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
宅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顯貴人家的住所。唐.盧綸〈留別耿湋侯釗馮著〉詩:「笙鏞新宅第,岐路古山陂。」
2.泛指住宅。
聲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聲字的聲符,常為形成諸形聲字讀音之母,故稱為「聲母」。如侖為倫、淪、崙、綸、輪諸字的聲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揪著頭髮。《說文解字.手部》:「捽,持頭髮也。」《戰國策.楚策一》:「吾將軍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
2.抓。《水滸傳》第二六回:「連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捽住西門慶左腳。」
3.拔取。《漢書.卷七二.貢禹傳》:「不避寒暑,捽屮杷土,手足胼胝。」《清史稿.卷四九六.忠義傳十.劉錫祺傳》:「黨人適同舟,面辱之,捽其冠,遽投江死。」
4.抵觸、碰撞。《國語.晉語一》:「戎、夏交捽。」三國吳.韋昭.注:「捽,交對也。」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之六:「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
(一)之語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叉、歧出的樹枝。《字彙.木部》:「杈,歧枝木也。」宋.陸游〈梨花〉詩:「常思南鄭清明路,醉袖迎風雪一杈。」
2.收取禾草的農具。如:「鐵杈」、「木杈」。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二二.農器.圖譜二》:「杈,箝禾具也。」
3.拒馬,阻攔人車通行的障礙物。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御街》:「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兩行。」
(一)之語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之讀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之讀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