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詭辯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臘哲學的一派。對古代希臘的自然哲學抱持懷疑的態度,認為世上沒有絕對不變的真理,人人認為如何,事物也就如何,人是一切事物的準則。此派學者大多從事於指導人們在公眾辯論中如何講話及應該使用何種論據。代表人物有普洛道格拉斯(Protagras)、高爾吉亞(Gorgias)等。
結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論時的總結。如:「他的結辯簡潔有力。」
巧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巧妙的辯論。如:「他常常利用巧辯來掩飾過錯。」
一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是西漢後期文學的一大突破。當時的政論文字受到讖緯之學的影響,變得迂腐呆板,毫無新意。《鹽鐵論》採用辯論的形式,以「文學」、「賢良」與「丞相」、「御史」兩方互相詰難,有時用連綿詳細的說理,有時針對對方理論的弱點進行批判,或用尖銳的語言攻擊,或用生動的比喻突出論點,使得論點不斷地深化,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相刺〉篇中,桓寬便借大夫之口說道:「如果只通過一個小孔來看事物,就好像只通曉一個道理,而不知權衡整體,便以自己的無知來非議他人的論點,正如夏天的蟬不知道冬天的冰雪一樣,而這也正是像孔子、孟子這樣的聖人無法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啊!」後來「一孔之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的見識狹隘淺...
彈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摘。漢.張衡〈西京賦〉:「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所好生毛羽,所惡成創痏。」《晉書.卷二七.五行志上》:「故吳之風俗,相驅以急,言論彈射,以刻薄相尚。」
正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論時,對辯論主題持贊成意見的一方。[例]辯論賽中,正方提出多項論點,駁倒反方所持的理由。
接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接受挑戰。如:「本班參加辯論賽的辯士已各就定位,準備接招。」
講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解評論。如:「辯論會結束後,請裁判講評。」
戴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約西元325~396)字安道,譙郡(今安徽宿縣)人,後徙會稽之剡縣(今浙江新昌)。為東晉雕塑家、畫家、學者。善彈琴,人品很高,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尤善畫宗教人物,兼擅山水風俗、畜獸等體。雕塑藝術上,相傳曾為會稽山陰靈寶寺作木雕無量壽佛及脅侍菩薩時,隱於幕後,聽取意見,反復修改,三年始成。他為瓦棺寺所塑的五世佛,和顧愷之的維摩詰像壁畫,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為「三絕」。著有《釋疑論》、《與名僧慧遠等辯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