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19.92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山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是一種耳殼較小,頭大,吻部不是太尖,體型渾圓,喜愛在草原地表活動的可愛種.一般類為雜食性,但高山田卻是偏好素食,主要是以種籽,嫩莖葉為食,能夠充分吸收植物的營養,並具有適合咀嚼植物的臼齒,可以充分磨碎粗糙的植物纖維. 棲地分布:分布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帶,偏好箭竹草原及針葉林的邊緣.
負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有袋目負子科。形狀似,大如貓,耳鼻俱長,毛皮柔軟可做裝飾品,與袋一樣,俱有育兒袋,幼離開後,常會騎乘在母親背上,故稱為「負子」。多分布於美洲。
狼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狼群輩到處流竄。形容人四處奔跑逃竄。明.沈鯨《雙珠記》第一四齣:「忽聞訪察怕如雷,狼奔竄,無由懺悔。」《金瓶梅》第一○○回:「個個攜男抱女,家家閉戶關門。十室九空,不顯鄉村城郭;狼奔竄,那存禮樂衣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iviventer coxingi (Swinhoe, 1864)
最大明顯特徵是背部體毛之間夾雜有如硬棘般的剛毛,故以名之;頭軀幹長15.9~19.2公分,尾長18.3~24.9公分,後足長3.1~3.6公分,耳長2.1~2.5公分,尾較頭軀幹為長,雄體型比雌大,體背黃褐色,腹部米黃色,背腹顏色界線分明,尾色亦上下分明,上面暗灰,下面淡。
台灣特曇‰種。
在台灣主要棲息在山麓到海拔2,500公尺的森林或森林邊緣的草原、灌木叢,可能有樹棲行為,食性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包括豆科、禾本科、薑科(月桃)和樟科等的種子等;終年可見生殖現象,雌每胎可生2~5仔,野外壽命可活到17個月以上。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科(Family Muridae)
割拉老嫁女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熬夜。割拉是妨害的意思。舊俗以為老在深夜嫁女兒,人們深夜不睡,老就不敢出來。《醒世姻緣傳》第四回:「拿茶來,吃了睡覺,休要割拉老嫁女兒!」
公雞給黃狼拜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凶多吉少。黃狼喜歡吃雞,公雞向黃狼拜年,必定大難臨頭。如:「他一向視你為眼中釘,你這次去,簡直是公雞給黃狼拜年──凶多吉少。」
駝背鱸(老斑,敏魚,扁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s, 1828)
體甚高,眼後之頭背明顯凹入;後鼻孔呈長裂狀,口齒缺犬齒;背鰭鰭條較高具10棘,胸鰭基底上方有1皮瓣。體淡褐色,有黑色圓斑散在。長可達60公分。
南日本,台灣及印度洋。
棲息珊瑚礁淺水處,以手釣捕獲。
食用及觀賞用,為水族館常見之魚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鮨科(Family Serranidae),Seabass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蟲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形體大的人亦可化為小物。語本《莊子.大宗師》:「以汝為肝乎?以汝為蟲臂乎?」後比喻微賤的事物。唐.白居易〈老病相仍以詩自解〉詩:「蟲臂肝猶不怪,雞膚鶴髮復何傷。」宋.陸游〈書病〉詩:「昏昏但思向壁臥,蟲臂肝寧暇恤。」也作「肝蟲臂」。
澳洲小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otomys mitchelli (Ogilby, 1838)
本屬動物主要特徵為大耳、長尾、窄長的後腳和發達的門齒,尾巴末端略有叢毛,頸下到胸前有皮脂腺,分泌物可能有標示功能,此腺體在雄較發達,在雌生殖時較明顯;頭軀幹長9.1~17.7公分,尾長12.5~22.5公分,體重20~50公克,毛細而軟,背部黃褐色或灰褐色,腹部灰白色。
澳洲南部。
棲息在沙丘、草原、灌木叢等植被較稀疏的地區,相當於沙漠地區的沙、跳,夜行性,平時以四足做短距離的跑跳,受到驚擾時,會以後腳做較遠距離的跳躍;會挖掘地道,從洞口開始先以40度角挖掘1.3~1.5公尺,再轉為水平挖掘,通到窩穴,洞口通常不堆土;食物包括漿果、種子、葉和其他植物性食物,不太喝水,可排出所有囓齒類中最濃縮的尿液以節省水分的消耗;通常在冬天雨季時生殖,發情週期7~8天,懷孕期34~37天,雌生產後不久可再交配,一胎2~4仔,出生時體重2~4公克,18~28天睜眼,出生後會緊附在母乳頭上,被拖著四處活動,1個月後斷奶,雌出生後3個月可生殖。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科(Family Muridae)
荷氏松(長吻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remomys pernyi (Milne-Edward, 1867)
體背面,包括頭、顏面及四肢均暗灰褐色,體腹面包括四肢內側污黃色或橙黃色。頭軀幹長17.6~23.5公分,尾長12~17.3公分。
中國大陸中部與南部、越南北部、緬甸、台灣。
棲息在低海拔與山區森林中,在台灣會出現在低海拔到海拔2,800公尺的闊葉林與混生林,活動多在樹林下層及地面;食物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芽和昆蟲為主;由於數量較少,觀察不易。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T0000001023--囓齒目(Class Rodentia)
T0000001025--松科(Family Sciur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