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6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條紋松(金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miops maritimus (Bonhote, 1900)
小型松,頭軀幹長不超過12公分,背上3條黑色縱紋,中央條紋寬約0.4~0.5公分,由肩部延伸至尾;頭軀幹長10.5~13.4公分,尾長9~11.2公分,體重40~85公克。
中國大陸、越南、寮國、台灣。
在台灣分布於海拔500~3,000公尺森林中,主要以闊葉林為棲息地;白天活動,晚上住在樹洞中;以植物種子、嫩葉、果實與昆蟲為食;6月交配,9月生產。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科(Family Sciuridae)
寬吻耳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yotis latirostris (Kishida, 1932)
頭軀幹長約4公分,尾長3.2~3.4公分,前臂長3.3~3.4公分,體重3.3~4.8公克;體背黑色,腹面灰色;齒式同渡瀨氏耳蝠。
台灣特有種。
本種之分類地位仍有爭議,有人認為本種應為Myotis muricola之同種異名,但有人認為台灣並無Myotis Muricola分布。寬吻耳蝠為夜行性,以昆蟲為食,在台灣主要分布於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山區,是台灣已知體型最小的哺乳動物。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蝙蝠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小黃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attus losea (Swinhoe, 1871)
體背呈濃褐色,腹部為灰白或乳白色,幼時背腹分界明顯,成體則模糊。頭軀幹長14.2~15.3公分,尾長14.6~14.7公分。
中國大陸東南部、南部、海南島、台灣及中南半島。
主要棲息在農墾地,有時也會在樹林中出現。在台灣普遍分布於全省農耕地與廢棄草地區,在北部分布海拔低於500公尺,中南部則可達1,500公尺處,雜食性,偏好蛋白質、澱粉及水份高的食物,在農耕地常以花生、稻等農作物為食,是農作物五大害之一,也是防治的對象;在農耕地以外地區,常以雜草嫩莖為食;全年均可生殖,以夏、秋季為生殖高峯,北部地區的生殖季節以5~7月為高峯,一胎可生4仔。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科(Family Muridae)
渡瀨氏耳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yotis formosus (Hodgson, 1835)
體黃棕色或紅棕色,飛膜暗褐色,指間膜為橙黃色,對比明顯,尾末端突出股間膜外;鼻部單純,耳殼橢圓形,耳珠長而尖細;頭軀幹長5~6.4公分,尾長4.6~5.1公分,前臂長約4.5~5.5公分,齒式為2/3,1/1, 3/3, 3/3。
阿富汗東部、印度北部到中國大陸東部、爪哇、巴里島、蘇拉威西、呂宋、韓國、台灣。
夜行性,以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昆蟲為主食;在台灣之主要棲所為雲林縣水林鄉一三合院民宅,每年3~4月數百隻渡瀨氏耳蝠到此民宅棲息,5~7月產仔育幼,一胎1仔,9月起會陸續遷移他處度冬,此外曾在恆春、基隆暖暖、台北市陽明山、苗栗縣泰安、台南縣東山有發現記錄。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T0000000935--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T0000000952--蝙蝠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樹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ndrolagus matschiei (Forster and Rothschild, 1907)
頭軀幹長52~81公分,尾長40.8~93.5公分,體重6.5~14.5公斤,背部為紅褐色,臉、腹、腳為鮮黃色,尾大致為黃色,腹部毛色較淺;前後肢幾乎等長,腳大,腳底有墊與粗皮,有些趾甲為鉤狀,尾長、毛厚,無法捲握,但有平衡功能。
新幾內亞東部與附近島嶼。
主要棲息於1,000~3,000公尺的山區雨林,樹悽性,在樹間活動相當靈活,可跳到9公尺外的樹上,也可從18公尺的高度,跳到地面而不會受傷;白天夜間都會活動,但白天多在樹上休息;食物以葉、果實為主,似乎終年可生殖,懷孕期約32天,一胎1隻,約305天離開育兒袋,408天斷奶,圈養壽命可達23年10個月。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Order Diprotodontia)
科 (Family Macropodidae)
蹊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體表區分之一。小腹部和下肢之境界為蹊溝,附近區域稱之為蹊部。
拿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緝捕、擒捉敵人。「拿」文獻異文作「拏」。《孤本元明雜劇.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論我腹中的兵書,委的有神鬼不測之機,有捉拏貓之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劑。3-α-Phenyl-β-acetylethyl-4-hydroxycoumarin。C19H16O4。1944年Link氏發現具有抗凝血作用,淡黃色,無味、無臭之粉末,不溶於水,易溶於丙酮,本劑常用者為0.25%或0.5%,加甜分,與小麥粉混合,或與糙米做成毒餌餅,或加用石臘作為臘米毒餌。Prontiss,Penick,Agricola,Nease等公司皆有製造出品。在本省野防治已採用臘米毒餌。急性口服半數致死量LD5058mg/ kg(雌),323mg/ kg(雄)。多次藥量對白 LD100為0.2mg/ kg/ day(5天)。本劑屬薰草素(Coumarin)系,對血液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uscardinus avellanarius (Linnaeus, 1758)
背部黃褐或黃紅色,喉胸部乳白色,腹部粉黃色,尾毛多,背面褐色,腹面較淡,鼻吻短、眼大、耳小;頭軀幹長6~9公分,尾長5.5~7.5公分,體重15~40公克。
法國和瑞典南部到俄羅斯歐洲部分和小亞細亞北部、英國南部、西西里島。
棲息在森林與密植被地區,樹棲性,夜晚和晨昏活動,白天在樹叢中以樹皮、葉、草、苔做的窩中休息,窩的高度約1~2公尺,窩的直徑約6~8公分,帶幼的雌窩直徑12公分,冬眠的窩則在地洞或樹幹中這個窩會用唾液將所有築窩的材料黏在一起,冬眠的時間可從8~5月,冬眠時血液的溫度可降到0.25~0.5℃;食物包括種子、芽、漿果、昆蟲、鳥蛋、小鳥等,族群密度約每公頃0.1~3.5隻,成小群聚居,6~10月都可發現幼,雌一年可能生2胎,懷孕期22~24天,一胎2~7仔,18天睜眼,40天獨立,通常要到冬眠以後才生殖,野外壽命可達4年,圈養下壽命可達6年。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科(Family Myoxidae)
維吉尼亞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delphis virginiana (Kerr, 1792)
本屬動物尾長,尾基部1/10左右處有毛,其餘部分幾乎無毛,毛可分較粗長的外毛和較短密的底毛;頭軀幹長32.5~50公分,尾長25.5~53.5公分,體重0.5~5.5公斤;兩眼之間有灰黑色毛延伸至頭頂,背部混有灰、黑、紅、白色毛,爪長。
美國新罕布夏州到科羅拉多州,以及安大略南部到哥斯大黎加。
主要棲息於潮濕的雜林與灌叢,靠近溪流與沼澤附近;夜間活動,樹棲性;本種似乎居無定所,在一個地方停留時間僅約6個月到1年,活動範圍約4.7~254公頃,平均20公頃,族群密度每公頃0.02~1.16隻;通常獨居,無領域性,但會防衛自己周圍的空間,圈養中的群體會建立優勢位序,其中雌獸通常佔有優勢;雜食性,食物包括小型脊椎動物、腐肉、無脊椎動物,以及植物性食物等,晚上的覓食距離約1.6~2.4公里。負遇到危險時,有時會有倒地不動,身體捲曲、嘴微張,對碰觸無反應的“裝死”行為,此行為可能不到1分鐘,但也可持續6小時以上。此種行為可能使捕食者失去捕捉的興趣,而使負躲過被捕食的命運。負1年1~3胎,...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Order Didelphimorphia)
科(Family Didelp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