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傅會牽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牽強附會」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鄭樵〈通志總序〉(據《通志》引)〈洪範五行傳〉者,巫瞽之學也,歷代史官皆本之以作〈五行志〉。天地之間,災祥萬種,人間禍福,冥不可知,若之何一蟲之妖,一物之戾,皆繩之以五行?又若之何晉厲公一視之遠,周單公一言之徐,而能關於五行之沴乎?晉申生一衣之偏,鄭子臧一冠之異,而能關於五行之沴乎?董仲舒1>以陰陽之學2>倡為此說,本於《春秋》3>,牽合附會。歷世史官自愚其心目,俛首4>以受籠罩而欺天下。臣故削去五行,而作〈災祥略〉。 〔注解〕 (1) 董仲舒:西元前179∼104,西漢廣川人。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
煬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灶前烤火,遮蔽灶的火光,後面的人無從見之。語本《戰國策.趙策三》:「日并燭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則不然,前之人煬,則後之人無從見也。」比喻佞幸專政,蒙蔽國君的賢明。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一七齣:「淒涼更有斷腸詩,怕依叢煬灶指日間難免誅夷。」
一塵不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敢亂發評語。慧能便在深夜裡帶一名會寫字的書僮,幫他在神秀的偈旁寫下:「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意思是說,能修行到無身無心的話,萬物皆空,根本無須擔心落塵,更不必時時拂拭了。弘忍大師看到後,認為慧能的修行更好,便將衣缽傳授給他。典源又見《景德傳燈錄.卷三.僧那禪師》。內容則是表述僧那禪師的生平事蹟,他告誡弟子慧滿修道除了要能苦行外,還要能明本心,苦行才會有用。而要能明本心,就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心性所向,不要迷失。這樣心靈就會常保明亮,而不會有一點斷續間隔。後來「一塵不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品純潔,絲毫不沾染壞習氣。也用於形容非常乾淨,一點灰塵都沒有。
一塵不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敢亂發評語。慧能便在深夜裡帶一名會寫字的書僮,幫他在神秀的偈旁寫下:「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意思是說,能修行到無身無心的話,萬物皆空,根本無須擔心落塵,更不必時時拂拭了。弘忍大師看到後,認為慧能的修行更好,便將衣缽傳授給他。典源又見《景德傳燈錄.卷三.僧那禪師》。內容則是表述僧那禪師的生平事蹟,他告誡弟子慧滿修道除了要能苦行外,還要能明本心,苦行才會有用。而要能明本心,就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心性所向,不要迷失。這樣心靈就會常保明亮,而不會有一點斷續間隔。後來「一塵不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品純潔,絲毫不沾染壞習氣。也用於形容非常乾淨,一點灰塵都沒有。
折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根據價值,以等價之一物抵他物。《宋史.卷一七四.食貨志上二》:「其入有常物,而一時所須則變而取之,使其輕重相當,謂之『折變』。」
抵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物代替另一物。《水滸傳》第八一回:「頭一番招安詔書上,並無撫恤招諭之言,更兼抵換了御酒。」《福惠全書.卷一七.刑名部.賊盜上》:「捕役起獲真贓,以舊易新,以惡易美,是為抵換。」
塵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世間的災難。《醒世恆言.卷三二.黃秀才徼靈玉馬墜》:「汝誠念皈我,但尚有塵劫未脫,老僧贈汝一物,可密藏於身畔,不許一人知道。」《紅樓夢》第一二○回:「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蓮幼遭塵劫。」也稱為「塵點劫」。
感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傷。《明史.卷一八八.石天柱傳》:「即易服待罪。聞者皆感愴,而帝不悟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正在感愴,抬頭望去,遠遠草叢中一物突高,移步往前一看,卻是床大一個敗龜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捕捉鳥獸的網,網子會自動覆蓋。《爾雅.釋器》:「繴,謂之罿,罿,謂之罬也;罬,謂之罦,罦,覆車也。」晉.郭璞.注:「今之翻車也,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邢昺疏引孫炎曰:「覆車網,可以掩兔者也。一物五名,方言異也。」
不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漢.張衡《文士傳》(據《初學記.卷一七.聰敏》引)吳郡張純,少有令名,嘗謁鎮南將軍朱據,據令賦一物然後坐。純應聲便成,文不加點。■《南史.卷三九.劉孺列傳》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嘗在御坐為〈李賦〉,受詔便成,文不加點。梁武帝甚稱賞之。後侍宴壽光殿,詔群臣賦詩。時孺與張率並醉,未及成。帝取孺手板題戲之曰:「張率東南美,劉孺洛陽才,攬筆便應就,何事久遲回。」其見親愛如此。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