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披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古文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古文所寫就的經籍,不同於用漢隸書寫的今文經。如《古文尚書》。
古代寓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本介紹: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材,是大有勸欲或諷刺的故事,他具有勸喻、諷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種有故事情節的文學作品。內 容: 我國寓言非常豐富,例如:求千里馬、黔驢技窮、鷸蚌相爭等等。從先秦到明清時期,處處都可看到寓言的痕跡。而寓言在每個朝代的風格也都有所不同,可從寓言中窺探一二。除此之外,現在亦有許多網站提供兒童閱讀寓言,例如:大紀元教育往中有教育園地、明慧學校也有提供些許寓言。
公孫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戰國時趙人公孫龍所著,六篇。其白馬論及堅白之辯,實為早期的理則學,在先秦諸子中,列為名家。
東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時居於中國及匈奴之東的北方游牧民族。
江有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51)字晉三,清安徽省歙縣人。曾撰音學十書,分先秦古韻為二十一部,認為古代實有四聲,只是古人所讀的音與後人不同而已。
汲冢古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汲冢出土的古籍或其上的文字。晉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所得數十車竹書,皆先秦科斗文,共計七十五篇,稱為「汲冢古文」。見《晉書.卷三九.荀勖傳及卷五十一.束晳傳》。
讓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讓教思想是程瑤田畢生力行的教材教法,禮與讓分別代表程瑤田實踐哲學的理論與實務,程瑤田之所以特重讓教之實務,可以視為歷史進程必經的結果,有回歸先秦儒家精神的意味。
古璽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印章上的文字。古璽分官璽、私璽兩大類,約興起於春秋時代,對後世研究古文字演變及考史具有很大的功用。
音學十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江有誥撰。江氏認為顧炎武、江永二家之書,對古韻之分部尚多罅漏,因撰此書,以補其闕。十書分別為《詩經韻讀》、《群經韻讀》、《楚辭韻讀》、《先秦韻讀》、《漢魏韻讀(未刻)》、《廿一部韻譜(未刻)》、《諧聲表》、《入聲表》、《四聲韻譜》、《唐韻四聲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