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哀鴻遍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小雅.鴻鴈》鴻鴈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鴈1>于飛,哀鳴嗷嗷2>。維此哲人3>,謂我劬勞4>。維彼愚人,謂我宣驕5>。 〔注解〕 (1) 鴻鴈:動物名。一種群居水邊的候鳥。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食植物種子、蟲、魚以維生,亦稱為「大雁」。 (2) 嗷嗷:狀聲詞。形容哀號聲。嗷,音ㄠˊ。 (3) 哲人:賢明而智慧越的人。 (4) 劬勞:勞苦、辛勤。劬,音ㄑㄩˊ,勤勞、勞苦。 (5) 宣驕:驕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裹繞、圍繞。如:「纏足」、「頭上纏了一塊布。」《後漢書.卷七二.董傳》:「所得義兵士卒,皆以布纏裡,倒立於地,熱膏灌殺之。」
標新立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1>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2>之所不得。後遂用支理。 〔注解〕 (1) 支:支遁(西元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亦曰林公,別號支硎。晉高僧,陳留人。嘗隱於餘杭山,沉思佛道。喜談玄理,善草隸,好畜鷹馬。 (2) 尋味:探索玩味。 ◎2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王逸少作會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孫興公謂王曰:「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王本有一往雋氣,殊自輕之。後孫與支共載往王許...
擢髮難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李顒《二曲集.卷一三.關中書院會約》:「顒本昏謬庸人,千破萬綻,擢髮難數,既非品,又無實學,冒昧處此,靦顏實甚。」
家徒四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為梁孝王的門客。據《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載,孝王死後,司馬相如就回到家鄉成都。但家境貧窮,難以維生,因與臨邛的縣官王吉相識,便到王吉家住了下來。臨邛縣的富商王孫聽說縣裡有貴客蒞臨,於是擺設酒宴招待王吉和司馬相如。席間,司馬相如彈了幾首曲子,博得滿座賓客的稱賞。王孫的女兒文君,是個愛好音樂的人,當時因喪夫而寡居在家。她在門後偷聽到司馬相如的琴聲,又看到他那翩翩的風度,馬上就被吸引住了。司馬相如也對文君產生好感。有一天晚上,文君就和司馬相如私奔,回到了成都。但是司馬相如非常貧窮,家中除了四周的牆壁外,什麼也沒有,於是兩人又回到了臨邛縣,賣掉所有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古代一種詩體的名稱。如文君的〈白頭吟〉、孟郊的〈遊子吟〉。
乳臭未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種之未來〉:「吾嘗在湖南,見其少年子弟,口尚乳臭,目不識蟹文,未嘗一讀歐西之書。而其言論思想,新異拔,洞深透闢,與西人學理暗合者,往往而有。」 參考詞語︰口乳未乾注音︰ㄎㄡˇ ㄖㄨˇ ㄨㄟˋ ㄍㄢ漢語拼音︰kǒu rǔ wèi gān釋義︰猶「乳臭未乾」。見「乳臭未乾」條。 01.宋.洪邁〈秋懷〉詩六首之二:「兒口乳未乾,妄作黑白分。」 參考詞語︰乳臭未除注音︰ㄖㄨˇ ㄒ|ㄡˋ ㄨㄟˋ ㄔㄨˊ漢語拼音︰rǔ xiù wèi chú釋義︰猶「乳臭未乾」。見「乳臭未乾」條。 01.《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商功父賦性慷慨,將著賈家之物作為己財,一律揮霍,雖有兩個外甥,不是姐姐親生,亦且是...
欲罷不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子罕》顏淵1>喟然2>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注解〕 (1) 顏淵:西元前521∼前490,名回,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亦作「顏子淵」、「顏回」。 (2) 喟然:嘆息、嘆氣的樣子。喟,音ㄎㄨㄟˋ。 (3) 循循然善誘人:指循序漸進的引誘教導別人。見「循循善誘」。
自出機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詞義3 用法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魏書》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詞義作文獨出新意。機杼,織布機的梭子。 用法形容構想創新,不事抄襲。 相似詞另闢蹊徑/別開生面/自出胸臆/具別裁 相反詞人云亦云/陳陳相因 例句歐陽修為文能自出機杼,不用故事陳言,而尤具高格。
不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第一個提出國富兵強理論的人,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著的建樹,也被奉為法家之祖。他輔佐齊桓公,使他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桓公尊為「仲父」。《管子》一書是他的思想代表作。在〈七臣七主〉篇中,評論七種國君和七種臣子行為的得失。說明君主治國的態度和方法,在在影響了臣子和人民的行為。其中提到一種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無常,動輒嚴厲治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