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7.98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池魚之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宋司馬桓有寶珠,後因畏罪出亡,故投珠於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尋珠不著,而池魚卻因此而亡。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一說為春秋時,宋人名池中魚者,居近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一說為宋城門失火,眾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魚死。俱見《太平御覽.卷九三五.鱗介部.魚上引風俗通》。後比無辜卻受牽累而遭禍。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也作「池魚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一般事物發出巨響。[例]北風怒吼、火炮狂吼
咀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牙齒咬碎與磨細食物。《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唼喋青藻,咀嚼菱藕。」《抱朴子.外篇.博》:「故鋸齒不能咀嚼,箕舌不能別味。」
連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共同動作。《文選.潘岳.藉田賦》:「躡踵側肩,掎裳連袂。」也作「聯袂」、「連襟」。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雨及時而適量。比豐年安樂的景象。《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傳上.賢妃徐氏傳》:「自貞觀已來,二十有二載,風調雨順,年登歲稔,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謹之災。」《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話說國朝嘉靖年間,聖人在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作「雨順風調」。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謹防外界誘惑,因正氣難以修得,而邪氣卻容易高過正氣。《西遊記》第五○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亂情昏錯認家。」《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業隨身,終須還帳。」後用以比一事興起,又會有一事超過其上。
根深蒂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基堅固,不可動搖。參見「深根固柢」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親戚滿朝,黨羽四布,方能夠根深蒂固。」
進退維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谷,比困境。進退維谷形容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文明小史》第五回:「卻說柳知府先受了眾紳士的排揎,接著洋人見面又勒逼他定要辦人,真弄得他左右危難,進退維谷。」
撥雲見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撥去烏雲,重見天日。比除去障礙,重見光明。參見「撥雲睹日」條。《水滸傳》第二九回:「今日幸得相見義士一面,愚男如撥雲見日一般。」《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撥雲見日,感謝不盡。」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集合眾人的智慧。《文選.王襃.聖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後比一個人集中精神,專心一意。《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無奈她此時是凝心靜氣,聚精會神,生怕錯了過節兒,一定要答拜回禮。」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