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1.53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誅筆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呂祖謙的話:「見辱於市人,越宿而已忘;見辱於君子,萬世而不泯。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蓽門圭竇之間,而老巨滑心喪膽落,得恃此權也。」意思是說:被一般人羞辱,過一晚就忘了;被君子羞辱,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就是君子為什麼要常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老巨猾的人的罪狀,讓他們非常恐懼害怕。張岱堅持自己史學家言論自由的理念,故寫此信與好友痛快言之。後來原文中的「口誅筆伐」演變為成語,用來指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
臨渴掘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己的國家投奔齊國,齊景公問他原因時,他說:「我因為不懂得任用賢德忠心的人,又聽不進諫言,導致身邊都是佞小人,沒有人可以輔佐我,因此失去政權。」景公聽了問晏子:「如果幫助魯昭公回去魯國,他會成為賢明的國君嗎?」晏子回答說:「不會。溺水後才探水路,迷路後才向人問路,就像是面臨災難才趕緊鑄造兵器,被噎著了才趕緊挖井取水,雖然緊急採取行動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噎」指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如果把噎改成渴,意思就會更明白。
狼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二種獸名。狽是一種似狼的動物,牠的前二足短,後二足長;而狼則前二足長,後二足短,狼與狽常相互搭駕走路或偷襲牲畜。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六.毛篇》。比喻彼此勾結,相倚為惡。如:「狼狽為」。《幼學瓊林.卷四.鳥獸類》:「猶豫多疑,喻人之不決;狼狽相倚,比人之顛連。」
婦人之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處事優柔姑息,見識短,心腸軟。[例]當年因婦人之仁姑息養,壞了通盤計畫,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水性楊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唱)只得叫鄰人,將奴趕得沒投奔。(生)【同前】此事難憑,兩下差池人怎明?(末白)哥哥,甚不明處?養著夫。(旦接唱)叔叔聲聲只道,養著夫,夫你說是何人?(末白)明養著夫。(旦連唱)叔叔你忒煞1>把人輕!(末白)你道沒,敢罰咒2>?(旦唾)是命。(旦唱)青青須有天為證。(末白)你敢道一個沒!(旦)沒!(末唱)你休得強惺惺3>,楊花水性無憑準。 〔注解〕 (1) 忒煞:太甚、過於。忒,音ㄊㄜˋ。 (2) 罰咒:立誓。 (3) 惺惺:虛情假意,扭捏做態。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是,臣死了以後,天下的人看到臣盡忠而被殺,會因此十分畏懼而不敢進言。如果您上面害怕嚴厲的太后,下被臣迷惑,整日住在深宮裡,迷糊度日。這樣下去,大則會亡國,小則會使自己陷於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是臣所擔憂的。」秦昭王聽了說:「懇請先生指教!不管事情大小,不管牽扯到誰,即便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也請先生直說。」范雎就向秦王進言實行遠交近攻政策,以統一中原。當下,秦昭王拜范雎為客卿,過了幾年,秦昭王把相國撤職,並且不讓太后參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後來「裹足不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裹足莫肯即秦」演變而出,形容有所顧忌,而停止腳步,不敢向前。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者,與其同罪。義縱將探監者視為欲脫囚罪,故全判死罪。 (7) 報殺:論處死刑。 (8) 猾民:刁的人。
玉石俱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三俠五義》第一一九回:「若論捉拿王,易如反掌;因有仁兄在內,惟恐到了臨期,玉石俱焚,實實不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欺詐蒙騙、偽非法的事。如:「作弊」、「營私舞弊」。《紅樓夢》第一四回:「如這些無頭緒,荒亂推託偷閒竊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
冷嘲熱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袁枚《牘外餘言》昭公1>元年,楚公子圍2>為虢3>之會。其時子圍篡國4>之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5>,冷譏熱諷,皆由于心之大公也。其時嘿嘿者,惟向戌之老、樂王鮒之幸臣耳。君子于此,可以觀人。我不惡樂王鮒,而惡向戌;一真小人,一偽君子也。 〔注解〕 (1) 昭公:魯昭公(?∼西元前510),春秋時魯國國君。 (2) 楚公子圍:即楚靈王,名圍,春秋時楚國國君,生卒年不詳。魯哀公二十八年,弒其君郟(ㄐ|ㄚˊ)敖自立為王。 (3) 虢:音ㄍㄨㄛˊ,春秋國名。魯昭公元年,楚公子圍和向戌等人會於此。 (4) 篡國:以不當手段奪取國家君位。篡,音ㄘㄨㄢˋ。 (5) 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