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3 ms
共 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情感反映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技術。(註1) 內容說明 心理治療從古至今,情感的問題一直被視為諮商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心理治療學派中的學者們則認為,當事人無法表現正常且健康的行為模式時,及代表其在情感的自覺上受到了相當的阻礙。因此此學派則強調,諮商即為幫助當事人察覺自己的狀態以及情感的表達,進而使得當事人能夠了解,並且做出合理且健康的行為。根據上述可知,此技術中的諮商技巧著重在使當事人產生行為改變。 訊息處理過程上述提到的情感表達方面,又可包含許多層級的情感,而每個層級中的...
|
社會認知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同義詞。心理學理論致力於描繪人的行為模式,其中有許多理論採取單元決定論來分析行為,例如:行為主義學派主張單一元素---環境---能決定人的行為。一九五O年代,Bamdura提出三元交互決定論,主張個人、行為與環境三者具有交互影響力,其中任意二元素都有相互決定的可能性。所謂個體指的是個人的認知、情感、期望、信念、知覺、目標、意圖、甚至是腦神經的運作等內在心理歷程;環境則泛指所有的外來刺激;行為是個人心理歷程所產生的外在行為。1.以個體與行為的相互因果關係而言,首先個人心理例成能決定行為;而個人說的話及情緒表達所產生的效...
|
灌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灌輸(indoctrinating)灌輸是一個教育術語,中外使用多年,但其概念並不明確。英國的教育哲學,近年走向觀念分析學派的途徑,對於教育用語概念的釐清,貢獻良多。灌輸和教學,在概念上最為接近,因此對其分析也就用力甚勤。我們說,「某人正在灌輸學生」,我們真正的意思是什麼?灌輸一詞的界說實在有待商榷。許多學者各從不同角度,設法解決此一問題,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比如,某些學者依據此詞在日常生活的使用方式,而提出說明;某些學者採用此詞在教育理論上專門性的概念,而加以界定;而某些學者則藉著此詞與制約、宣傳等概念得比較,而顯...
|
Z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兼顧:認為管理上應人性以及制度並重,不可較偏向於某一方,才能使得管理合理化。其觀點為改善科學管:理學派以及人群關係學派上的偏差,因科學管理學派主張應以制度為重,而人群關係學派主張應以人為重,因此Z理論改善其偏誤,產生一個較中庸理論模式。激勵與懲罰要兼用:組織團體內部對於獎懲制度應該因人而異,因為有的人...
|
行為主義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的學習觀認為回饋是學習的核心機制,沒有回饋學習就無從發生,所以增強是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 結論行為學派重視外在環境對學習的影響,較忽略個體內在的心理活動,所以評量也是看個人外顯可觀察可量化的行為。操作制約就是指透過刺激反應的聯結與增強作用,協助學習者的習得對他有用的行為。顯然,學習與教學的差別,在於有無增強的情境。行為觀點在教學的具體應用就是編序教學,唯在六○年代中期式微。稍後的電腦輔助教學也是行為取向。史金納的主張於四○、五○年代達高峰,但至七○年代為認知取向所取代。然行為取向對教學設計的影響,如起點行為、行為目標的...
|
諮商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諮商的理論取向1. 心理分析取向:目的在協助個體察覺問題、獲得領悟。包含:精神分析治療法、阿德勒學派。2. 行為治療取向:目的在協助個體改變問題行為。包含:行為治療法。3. 認知治療取向:目的在協助個體修正錯誤的觀念及非理性的想法。包含:理情治療法。4. 人本心理學取向:目的在協助個體自我成長、發掘潛能。包含:當事人中心治療法、完形治療法。 (五) 諮商的技巧1. 專注傾聽2. 情感反應3. 同理心4. 自我表露5. 立即性6. 面質7. 角色扮演8. 空椅技術 參考資料1. 陳金定(2001),諮商技術。台北:心理...
|
亞里斯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亞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 384-322B.C)是希臘三哲人中的最後一位,柏拉圖的學生,被譽為「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與西方哲學的奠基者」、「邏輯與科學之父」,和蘇格拉底、柏拉圖並稱為「希臘三哲」。亞里斯多德所創之學派又稱為「繞廊學派」。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亞里斯多德英文關鍵字:Aristotélēs
|
認知行為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ory)認知行為治療結合行為學派理論,並強調諸如思考、感覺、動機、計畫、目的、意象與知識等概念,是目前最具有實證基礎的治療取向,有完整的訓練手冊;由於目前心理衛生服務與醫療照顧制度的限制,強調要有實證基礎,保險才可能給付,因此亦是目前最受重視的治療取向。此學派的主要概念包括如下:1.基模:係指包含個體基本信念與推論的架構,是個體主觀賦予意義的認知架構,相當穩定。2.模式:係指個體的認知、情感...
|
成長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小團體最早所使用的名稱。 2. 會心團體會心團體是由許多為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努力的貢獻,尤其以完形學派及Rogers最有貢獻,主要重點在團體中成員的成長。Rogers認為會心團體的基本原則是於密集的團體聚會中,創造安全的團體氣氛,使成員能卸下防衛與不安,坦誠表達自己的內在感受,了解他人與自己,改變個人態度、行為,並學習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 3. 敏感度訓練團體敏感度訓練團體是J.Weir根據訓練團體經驗,於1946年所設立的成長實驗室,逐漸改變發展為個人成長團體,主要透過團體成員的互動,促進個人成長及增進對自己其他人的...
|
客體關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 Theory, ORT)Kohut所發展的「客體關係理論」迄今有方興未艾之勢。這個理論亦強調兒童透過主要照顧者的教化形成對自我及外界的看法,其中很重要的概念是Bowlby的依附理論所強調的「依附關係」。此學派強調個體一出生的基本趨力即是關係的接觸,而非發洩或僅是釋放生的本能與攻擊的本能趨力。所謂的關係是指個體和真實的他人,或是個體與其所幻想的某個真實人物之心智影像或是表徵,以及個體對於早期重要他人的心智影像或是表徵與目前重要他人之間的關係。依附理論以及之後的客體關係理論,均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