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90.42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班達完形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具,尤其是使用在偵測嚴重的行為困擾頗為有效。標準化樣本受限於地區、教育程度以及其他方面,因此不容易建立常模。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班達完形測驗英文關鍵字:Bender-Gestalt Test 參考資料葉重新著。心理與教育測驗。2010初版。頁378-379。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擊了舊士族和大貴族、大官僚集團,執行了一些具有進步性的政策,所以社會經濟呈現出發展的趨勢。武周政權建立後,她感到整個西域過於闊遠,不易管轄,遂于長安二年(702)把天山以北地區從安西都護府劃出來,另置北庭都護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安西四鎮(即碎葉、龜茲、於闐、疏勒)自垂拱二年(686)起為吐蕃所占。武則天不甘心失土,乃于長壽元年(692)遣王孝傑等大破吐蕃,恢復了四鎮。武則天還非常重視著述,召學士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範》、《青宮紀要》、《少陽政範》、《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朝代名。約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ㄅㄛˋ)(今河南省商丘縣),經多次遷移後,至盤庚時定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傳至紂時被周武王所滅。農業、手工業、文字都相當發達。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斐斯塔洛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重實驗精神,採直觀教學,創造教育的原理。七、 主張教育的原動力是愛,其訓育方法充滿家庭教育溫暖,建立良好師生情誼。八、 直觀(Intuition)是裴氏的思想核心,包涵:知識的直觀、品德的直觀。九、 教學應使學生的頭(智育)、心(德育)、手(體育)三方面均衡發展。資料來源:戴帥(2012)。教育專業科目 。臺北市: 志光
立即性技巧(immediac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中,反應出個案實際生活的人際互動。 使用時機此技巧適合在雙方已俱有穩定的關係基礎時使用,在關係尚未建立時就使用可能會引起個案的抗拒。適合應用的時機如下:1. 關係的不信任2. 關係的緊張、僵硬3. 有一方或是雙方對彼此產生吸引4. 個案出現依賴助人者的現象 評估合宜性助人者可以從個案的回應中,去評估立即性技巧是否有效。1. 沒有幫助-個案的反應可能是變得安靜或是怪怪的。他們可能覺得被誤解或受傷害,並且不再來晤談。2. 中等程度幫助-個案的反應是聽取回應,但沒有繼續分享他們的想法或感覺。3. 具有幫助-當立即性技巧適用時...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位時,繼其兄司馬師之後為大將軍,專擅國政,自為丞相,後封為晉公,加九錫。死後,其子司馬炎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文帝。司馬師(西元208∼255),字子元,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長子。魏明帝景初中,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父死,以輔軍大將軍輔政。嘉平六年,廢齊王芳,立魏文帝孫曹髦為帝。正元二年,揚州刺史文欽、鎮東將軍毋丘儉起兵,率軍鎮壓。死後弟司馬昭繼專朝政。侄司馬炎建晉朝,追尊為景帝。 (5) 流芳後世:美名流傳後世,為人所稱頌。見「流芳百世」。
前功盡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以往辛苦建立的功勞,全部廢棄。《史記.卷四.周本紀》:「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紅樓夢》第一三回:「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紅塵,將前功盡棄呢?」也作「前功皆棄」、「前功盡滅」、「前功盡廢」。
發現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經濟性及效能,加以有系統的組織起來,最後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布魯納認為把握事物概念間的關連性,建立結構化的知識,不但有助於學習上的理解,而從結構化中學到的原理原則,更有助於產生類化(generalization)和學習遷移(transfer),以及培養獨立探究、求取高層知識的能力。 在教學上的應用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為「啟發式教學法」確立了理論基礎。他主張教師的教學不是灌輸知識給學生,而是啟發學生主動求知和組織知識,強調教師教學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準備度」(readiness),教導學生在求知活動中發現原則,進而整理統...
合作學習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配組內角色(4)安排教室空間(5)準備教材2.教學實施:(1)說明學習任務(2)說明成功規準(3)建立積極互賴(4)設計個別績效評鑑(5)指出期許之合作行為(6)進行合作學習教學3.學習評鑑與表揚:(1)追蹤學生之行為表現(2)提供學習任務和社會技巧之協助(3)評鑑學習結果(4)進行學習表揚4.團體歷程與教學反省:(1)反省團體歷程(2)反省及改進教學過程 模式1.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udent’s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 ,簡稱STAD)2.小組遊戲競賽法(Teams-Games-To...
飢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