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4.30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聚沙成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後,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硨磲與碼,玫瑰琉璃珠,清淨廣嚴飾,莊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旃檀及沉水,木并餘材,磚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琱成眾相,皆已成佛道。
奠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立。如:「他的努力,奠定日後成功的基礎。」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意學生興趣及注意對象。提示:清楚、簡潔,並以生動的方式將教材呈現給學生。比較:將新觀念與學生舊觀念建立密切與直接的關係。總括:新舊觀念融合、同化,統整成統覺團。應用:將新成立的統覺團加以應用。 結論赫爾巴特試圖將教育與當時被大家承認的兩大「學」科─倫理學與心理學相互結合,藉此加以建立教育的理論基礎,希望將教育成為一門真正的學科知識。這樣的做法,和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一樣,皆希望將某一學科成為受重視的學門,但兩者的方法不同,赫爾巴特試圖和現有的學科相...
系統減敏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系統減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目錄1 理論原則2 系統減敏法之過程2.1 建立焦慮階層表2.2 鬆弛訓練3 =進入系統減敏過程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理論原則系統減敏法之代表人物為渥爾皮(Wolpe),主要是希望安排當事人能克服心中之恐懼,或者能逐漸適應所懼怕之事物,並且提高當事人對於恐懼之事物所能忍受的刺激程度,因此當事人對於恐懼或者懼怕之事物其敏感性將逐漸降低,甚至可完全消失。而此方法是源自於古典制約原理,而在現行也是最普遍應用的行為治療法之一,因其能有效減緩當事人的恐懼或者焦慮的...
標準化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點1.測驗結果較為客觀.通常施測及評分皆需經過一定程序。2.標準化測驗通常經較為嚴謹的計畫與編制,並建立測驗的信、效度資料。3.標準化測驗可作個體內差異分析。(二)缺點1.當受試背景或特質與標準化樣本不符,此時測驗便不具意義。2.當教學目標與測驗不相符時,測驗亦不適用。3.假若未依照標準化程序實施測驗,則測驗的信度便降低。 參考書目註1: 廖鳳池、陳美芳、胡致芬、王淑敏、黃宜敏編譯(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註2: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標準化測驗英文關鍵字: st...
苦盡甘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娶其女三娘為妻。李文奎死後,劉知遠一家受三娘的兄嫂排擠與欺凌,他不堪受侮而棄家投軍。後來劉知遠終於建立了功業,入贅岳節度使家,又將昔日的糟糠妻三娘接回。三娘被接到劉府中,感嘆道:「受辛懃打罵也甘心,又爭知卻有今日。劉郎豪貴,獨掌九州元帥,方知是苦盡甘來,自古道果無虛矣。」丈夫離家的十三年,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但仍是苦守寒窯,不曾放棄。話中「苦盡甘來」四字,道盡這段日子裡的一切苦楚。「苦盡甘來」這句成語便是用來指艱難困苦的境遇已經結束,轉而逐步進入佳境。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歷程,以幫助學生探索和反思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找出自己的存在價值與定位,並內化陶冶其人格情操,建立完整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並能貢獻所學回饋社會,造福更多的生命。是一種關於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理想與實踐的教育。二、注重人際相處及尊重別人的價值性活動生命教育應重視人我的關係,因為人的生存是依靠他人而生存,不可能獨自存活,單一存在。所以生命教育是要培養學生對事情的洞察力與待人接物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情,並在別人需要上付出愛的關懷與行動,學習個人所作所為與別人和團體之間的關聯,尊重他人的生命,並且能夠與他人、社會和自然...
克勤克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家,謙虛而不自滿,所以一定可以當得起帝王這個職位。禹在舜的堅持及百姓的擁戴下,終於接受了舜的禪讓,建立了夏朝。後來「克勤克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到了戰國孝公時定都咸陽,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6) 令狐之盟:春秋魯成公十一年,秦、晉兩國因為邊界問題在令狐這個地方訂立的盟約。令狐,春秋時晉地,故城約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 (7) 三公: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 (8) 三王:指楚成王、楚穆王、楚莊王。 (9) 出入:結交來往。 (10) 唯利是視:一心一意只追求利益。 (11) 不穀:不善,古代君侯之謙稱。此處指楚國君王。 (12) 懲不臺:責罰行事不專一的人。 (13) 暱就:親近。 (14) 寡人:寡德的人。古代國君之謙稱。...
披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