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牛李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滅亡。 背景唐朝後期宦官控制朝政,宰相大臣的晉升每由宦官引薦,而其罷黜往往也源於得罪宦官。但是,大臣官員之間,卻又出現派閥,互相攻擊,形成朋黨之爭。這就是以牛僧孺、李德裕為首,前後延續約四十年的「牛李黨爭」。 牛黨牛黨士大夫多出生於進士,常於文學,風氣較為輕率放浪,詩人杜牧就是牛黨才子,就以喜好酒色聞名。 李黨李黨士大夫多出身於山東舊族,保有門風舊學,特別重視禮法。例如李德裕的父親名吉甫,他從不接見姓周的士子和下僚,因為,「周」字含有一個「吉」字,犯了他的家諱。 鬥爭李德裕主政,認為新及第的進士拜謁做...
雄糾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壯威武的樣子。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我索整頓了衣裳,正行中舉目參詳,見雄糾糾公人如虎狼,推擁著個得罪的婆娘。」《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帶一團冷森的殺氣,雄糾糾氣昂昂的一言不發,闖進房去。」
風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情勢的發展。[例]咱們看著風頭說話,免得說錯話,得罪人了。
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辦事則雷厲風行,處世難免近於苛刻瑣碎,不似其父康熙寬厚仁慈。對於政敵,殘忍無情,猜忌多疑,也因而得罪很多人。但雍正又深諳攏絡人心之道,對於屬下臣工,除了通過多種手段進行訓導、加緊控制外;最常用的是賞賜,如賜世職、加銜、加級,或賞四團龍補服、雙眼花翎、紫轡或各種宮中寶物、食品、人參等等。也不時「手書福字,賜內外大臣」以玆鼓勵 。「若臣工病痛,往往溫諭慰問,或賜贈藥物,或遣太醫診治,關切備至。」雍正如此恩威並進的賞賜與駕馭手段,使得臣工往往感激莫名,效忠圖報;但臣工若稍有不謹,雍正就給以顏色,自有一套寵信駕馭屬下臣工的辦...
集思廣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思廣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笨口拙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才不好、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如:「他一向笨口拙舌的,常因言語不當而得罪人。」
跌跌撞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做事冒失莽撞。如:「他做事跌跌撞撞的,得罪了不少人。」
池魚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俗通義.佚文.辨惑》。 (2) 桓司馬:桓魋,春秋時宋國人,生卒年不詳。任司馬,宋景公寵信之。後得罪出奔至曹國,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後又逃至衛國。 (3) 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當。 (4) 竭池:將池水排盡。 (5) 及:牽連。〔參考資料〕 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謹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見,但就取之,喻惡之滋,並中傷良謹也。」
銘心刻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上安州李長史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安州遊歷時寫給李(京之)長史自我推薦的書信,期望得到賞識而受到任用。在這之前,李白曾經得罪李長史,但李長史原諒了他,所以在書信中,他引用《世說新語.政事》:晉代王承任東海郡太守時,有一個人因為在老師家讀書讀到太晚,回家時犯了宵禁,王承就說:「鞭打像甯越一樣勤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這則故事來讚揚李長史的寬宏大量,並且表明會將李長史的恩德刻在骨頭,記在心上。後來「刻骨銘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感受深刻,難以忘懷。
板著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心中不愉快而顯現冷淡、嚴肅的表情。如:「他成天板著臉,不知誰得罪他了?」《官場現形記》第五回:「三荷包此時雖是滿肚皮的不願意,也是沒法,只得板著臉,硬著頭,狠獗獗的叫了聲『大哥』。」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