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6.39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什麼有什麼。比喻權勢極大。如:「由於董事長的寵信,他在公司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沒有人敢得罪他。」
玩世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玩世不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載,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的大臣,聰慧過人,機警幽默,總是能妙語如珠,使人發笑,因此武帝很喜歡讓他在自己跟前調笑。但是,他是個富有正義感的人,常以詼諧的語調向武帝進諫,當宮中有人得罪武帝時,他也會代為講情。對於他的人生觀,透露在訓戒兒子的一段話中:「首陽為拙,柱下為工;飽食安步,以仕易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其中「首陽」指的是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之事。伯夷、叔齊為殷商貴族,商紂亡後隱居在首陽山,因拒吃周朝食物而活活餓死。「柱下」則指老子任周朝柱下史之事。老子與伯夷、叔齊一樣歷商、周二朝,入周後,他任職柱下史(類似現在的國家...
冤家路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冤家路窄」之典源,提供參考。 ※《西遊記.第四五回》那三道士鼓掌大笑道:「我說他走了,原來還在這裡!」國王驚道:「國師有何話說?他纔來報了姓名,正欲拿送國師使用,怎奈當駕太師所奏有理,朕因看遠來之意,不滅中華善緣,方纔召入驗牒,不期國師有此問。想是他冒犯尊顏,有得罪處也?」道士笑云:「陛下不知。他昨日來的,在東門外打殺了我兩個徒弟,放了五百個囚僧,捽碎車輛,夜間闖進觀來,把三清聖像毀壞,偷喫了御賜供養。我等被他蒙蔽了,只道是天尊下降,求些聖水金丹,進與陛下,指望延壽長生。不期1>他遺些小便,哄瞞2>我等,我等各喝了一口,嘗出滋味,正欲下手擒拿,他卻走了。今日還在此間,正所謂『冤家路...
酈道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酈道元(466年或472年—527年),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北魏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生平早期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和洛陽擔任中央官員,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一生足跡遍及中國北方。他為官「執法情刻」、「素有嚴猛之稱」,得罪不少皇族、豪強,在東荊州刺史任上,威猛為治,被百姓上告,因而免官。在京期間專心撰寫《水經注》。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北魏汝南王元悅乘雍州刺史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去作關右大使。蕭寶夤怕反叛的陰謀被發現,道元在陰盤(今陝西省臨潼縣東)驛亭時,派人把酈道元和弟弟...
兩端首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侯仍相應不理。灌夫自覺受到汙辱,礙於武安侯位高權重,不好發作,就藉故大罵席上的其他客人。灌夫的舉動得罪了武安侯,便叫人把他綁起來,並且捉拿他的族人,打算全部判處死刑。魏其侯竇嬰是竇太后的姪子,一向和灌夫交好,他知道了這個消息後,便設法搭救灌夫和他的族人。兩人在景帝面前互相辯論,武安侯毀謗灌夫招聚天下豪傑,分明是存有謀反之心,應該處死;魏其侯則說,灌夫為國家立下許多戰功,是國家的忠臣壯士,不該為了酒醉鬧事這種小錯就處死。景帝聽完了雙方的爭論之後,對如何處罰灌夫仍猶豫不決,便下令退朝。武安侯對於景帝行事優柔寡斷很不滿,就對別人生氣的說:「竇嬰只是一個老傢伙,何必為了他而畏首畏尾、猶豫不決呢?」後...
誣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陷害、冤枉。《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邕傳》:「復坐誣枉,且得罪,天子識其名,詔勿劾。」《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是一個少年官人,因仇家誣枉,失了官職。」
王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祥道大為贊賞,向朝廷表薦,麟德三年(666年),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王勃恃才傲物,經常得罪人。後任虢州參軍,不久就因事罷官。父親也因此降官去做交趾縣令。王勃去交趾看父親時,渡海溺水而死(一說溺水後受驚嚇而死),只活了二十幾歲。許多從事漁業、航海者悼念王勃,尊稱他為水仙王,供奉於船上、港口、河邊。 思想王勃的詩多抒發個人情志,也有一些抨擊時弊之作,其中寫離別懷鄉之作較為著名。工於五律、五絕,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編》認為他的五律「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究其才力,自是唐...
作法自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作法自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作法自斃」原作「為法之敝」。據《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載,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治理國政,並接受變法主張,實施一連串改革,使得秦國逐漸走向富強,進而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由於商鞅執法非常嚴苛,得罪許多王親貴戚。孝公死後,惠公即位。惠公原本就對變法持反對意見,再加上公子虔等人對商鞅懷恨在心,密告他有謀反意圖,於是派遣官吏全力捉拿他到案。商鞅潛逃到函谷關時,想要到旅舍投宿,旅舍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說:「這是商鞅制定的法令,讓身分不明的人留宿旅舍,被查到了會遭到牽連而受罰。」拒絕讓他留宿。商鞅嘆氣說:「唉!自己訂立的法規,竟然把自己害到這種地步!」後來「...
狂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狂妄傲慢。如:「個性狂傲的人不受歡迎。」
朗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田地卻從未有過好收成,為國出力也沒有遇上聖明的國君,卻被鄉里所摒棄,被地方官所放逐。我到底有什麼地方得罪了老天,而遭遇如此的命運?」扁慶子說:「你不曾聽說過那些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他們忘卻自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縱放心靈於世俗之外,在不求建樹的環境中自由自在生活,這就是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像這樣處處標榜自我的作法,本來是很容易遭受傷害的,你如今把自己裝作很有智慧用以驚嚇眾人,用修養自己的方式來突顯他人的汙穢與低下,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高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一般明顯而清楚。如今你得以保全身軀,不聾不跛地處於尋常人的行列中,已經是萬幸了,哪還有什麼閒暇抱怨上天呢?」典源又見《莊子.山木》。內容則是...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