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意,將不快或憂慮之事存於心中,而不能釋懷。《後漢書.卷三八.度尚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三國演義》第一七回:「吾觀七路之兵,如七堆腐草,何足介意?」
鞦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遊戲器材。在高架或樹幹上懸繫兩條等長的繩索或鐵鏈,下面拴上橫板,人可站立或坐於板上,兩手握繩或鏈,利用身體力量前後擺盪。[例]操場邊的鞦韆上,有一群小朋友坐在上面快的前後擺盪著。
好聚好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僅在一起時相處快,分手時也和和氣氣。如:「既然已經貌合神離,不如協議拆夥,大家好聚好散,不要傷了和氣。」
施教因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案。子游雖能奉養父母,但少了敬,所以孔子回答時,強調了「敬」的重要。子夏在侍親態度欠佳,所以孔子強調悅容色的重要。也就是說兩人雖然問了一樣的問題,但孔子針對個別欠缺的部分作回應,所以會有不同的答案。另外,在〈雍也〉篇中孔子直接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也說明了應依循個別的不同資質予以施教,才能有成效。孔門弟子三千,分列於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四科,程頤認為便是依其資質與能力而分,所以說:「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程頤的這段話見載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九》,後來「因材施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說明教育者必須依據受教者不同的資材,而給予不同的教導。
增強論(reinforcement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自然消退三種類型:第一種:正強化,又稱積極強化。當人們採取某種行為時,能從他人那裡得到某種令其感到快的結果,這種結果反過來又成為推進人們趨向或重覆此種行為的力量。例如,企業用某種具有吸引力的結果(如獎金、休假、晉級、認可、表揚等),以表示對職工努力進行安全生產的行為的肯定,從而增強職工進一步遵守安全規程進行安全生產的行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雖名為正增強,但不代表增強物只對正向行為有增強作用,若使用不當,仍可能對錯誤的行為產生增強作用。比如說,飆車時旁人的呼嘯與注目,可能對飆車者來說是一種鼓舞的正增強物,因此反而讓他們...
歡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高興、快樂、歡騰、歡樂、歡快、歡欣、歡暢、
發牢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人傾吐心中的不滿和怨恨。如:「他有不快卻不明說,老喜歡在背後發牢騷。」
嚴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厲苛酷。《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序》:「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快乎!」《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黃霸傳》:「繇是俗吏上嚴酷以為能,而霸獨用寬和為名。」
自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解嘲。如:「每次聚會他總會自嘲一番,藉此製造歡氣氛。」
悅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或聲音美好動聽,使人感到悅。《文選.枚乘.七發》:「練色娛目,流聲悅耳。」《舊唐書.卷七一.魏徵傳》:「杜悅耳之邪說,聽苦口之忠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