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本鋸鮫日本鋸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ristiophorus japonicus (Günther, 1870)
吻往前端逐漸變窄;口前吻長約為全長的27~29%;觸鬚較接近吻端而稍遠離口裂部;觸鬚前的大型銳齒約9~10枚,觸鬚後則有9枚;口鼻間距為鼻孔間距的1.3~1.4倍;上頜齒39~49列。大型個體背鰭及胸鰭覆蓋皮齒。第一背鰭以一眼徑之隔與胸鰭分離。
出現於西太平洋之澳洲西方及南方海域,另菲律賓群島附近海域亦有可能有分布,台灣西南部海域有漁獲記錄。
在澳洲之西方及南方附近海域之陸棚區是當見的種類,近乎底棲性,雖可出現在超過300公尺以深的海底,不過較常出現於水深37~146公尺的近海海底。有群聚性。卵胎生;以小魚及甲殼類為主食。最大可成長至約137公分,胎仔產出體長31~34公分。
可由底拖網漁獲,供食用,味美。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鋸鯊目鋸鮫目(Order Pristiophoriformes)
鋸鯊科鋸鮫科(Family Pristiophoridae)
雙鬚骨舌魚銀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Spix et Agassiz, 1829)
體扁長,頭大,尾小,鱗粗;幼魚體色為粉紅底帶藍色,成魚則為銀白體色;上吻端有一對觸鬚;臀鰭條數50~55;體長可達60公分。
原產地南美的亞馬遜河。
棲息河川、湖泊的肉食性魚類。
供觀賞及食用,此魚因長相不及紅龍的耀眼,慶幸資源未被人類破壞,所以在華盛頓公約未被列名保護。img ver01_0218-02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骨舌魚亞組(Subdivision Osteoglossomorpha)
骨舌魚目(Order Osteoglossiformes)
骨舌魚亞目(Suborder Osteoglossoidei)
骨舌魚科(Family Osteoglossidae),Bonytongues
骨舌魚亞科(Subfamily Osteoglossinae)
高翅真鯊大鼻白眼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hinus altimus (Springer, 1950)
體形修長之大型鮫類,可成長至2.8公尺。吻短鈍;口前吻長為兩鼻孔間距之1.3~1.4倍;前鼻瓣三角形,頗寬;上唇溝短而不明顯;齒式14~16/14~15,通常為15/14~15;上頜齒寬,具明顯鋸齒緣,為直立稍傾斜之三角形,無小齒尖;下頜齒具窄而直立之齒尖,鋸齒緣,齒根橫向。兩背鰭間具明顯隆脊;第一背鰭鉤狀,外角鈍,起點位於胸鰭基底末端與內緣中點之間,內緣長為基底長之1/2稍短;第二背鰭大且高,高度為全長之2.8~3.4%,內緣短,長度為鰭高之1.1~1.4倍,起點位於臀鰭之稍前方;胸鰭大型,鉤狀,外角窄圓尖突,前緣長度約為全長之20~22%。脊椎骨數194~206節,尾鰭前脊椎骨...
大西洋水域之佛羅里達、巴哈馬、古巴、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委內瑞拉沿海,東北大西洋之塞內加爾、甘比亞、獅子山、象牙海岸、迦納、地中海海域,西印度洋之南非、馬達加斯加、印度、紅海海域,西太平洋之中國大陸沿海,中太平洋之夏威夷海域,東太平洋之加利福尼亞彎、南墨西哥、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勒維拉基吉度島海域,臺灣之東北部海域有漁獲記錄。
熱帶及亞熱帶離岸棲息的種類,通常在大陸棚與大陸斜坡交界之深水區被發現,一般棲息水深約90公尺,有的可深至250~430公尺,小魚則在較淺水域(25公尺以淺)被發現。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3~15尾,以硬骨魚類為主食,有時亦發現食用軟骨魚類之鯊魚、魟及頭足類之烏賊。最大可成長至3公尺,雌、雄魚之性成熟體長分別在226公分及216公分以上,胎仔產出體長70~90公分。
一般可由延繩釣釣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真鯊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網紋鷂鱝網紋鴨嘴燕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etobatus reticulatus (Teng, 1962)
體盤寬度為長度的2.1倍,前緣稍凸出,後緣稍凹入。吻長而突出。頭部厚而明顯。吻下鰭旗狀,與胸鰭明顯分離。眼明顯位於頭側。噴水孔位於眼之後方,由背面看不見。背鰭小型,起點約略與腹鰭基底末端相對。腹鰭窄,後緣圓,尾長,不具硬棘。體表具小刺。體背棕綠色,具不規則網狀斑。
本種為台灣附近海域特有種類。
近底棲息。
可由底網拖網底延繩釣漁獲,魚肉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鱝科燕魟科(Family Myliobatidae),Eagle Rays
Chilloscyllium indicum (Gmelin, 1789)
體形修長;吻端窄圓;體側具一隆脊。背鰭小而圓,小於腹鰭,且不具向後突出之後角;兩背鰭間距約略等於第一背鰭基底長之兩倍;第一背鰭起點在腹鰭基厎末端之後;臀鰭前後長約與尾鰭下葉起點至上葉後緣缺刻之距離相等。體表具無數深棕色淡黑色班點,底色為淡棕色。
本種出現於西太平洋之日本、韓國、菲律賓沿海,及印度洋北部海域。臺灣地區則於西南及東北海域均有漁獲記錄。
常見的種類,但目前為止對牠的瞭解十分有限,只知其為近岸底棲性的種類;卵生,體長最大可成長至65公分。
本種通常由底拖網所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竹鯊科天竺鮫科(Family Hemiscylliidae),Bamboosharks
許氏犁頭鰩薛氏琵琶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batos schlegelii (Müller et Henle, 1841)
體盤近似三角形,長度大於寬度。吻延長而前端鈍尖。噴水孔緊臨眼之後方,後緣具2枚明顯皮褶。鼻孔大型且傾斜。口裂略呈波浪狀。齒面平滑,菱形。背鰭2枚,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末端之距離大於兩背鰭間距。尾縱扁,兩側具縱走皮褶;尾鰭下葉缺如。福馬林浸泡之後體背棕色,背鰭及尾鰭深棕色,尾側皮褶則呈淡色,腹面白色。
出現於阿拉伯、菲律賓、台灣、日本、韓國沿岸海域。
只知其為底棲種類 ,可能以蝦、蟹等甲殼類為主食。
可由拖網漁獲,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鰩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鰩科琵琶鱝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行布林運算之邏輯電路,即計算F=A+B;當A,B之輸入值均為〝0〞時,輸出F之值為〝0〞,否則F為〝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時。《後漢書.卷四三.朱暉傳》:「及壯耽學,銳意講誦,時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顛隊阬岸。」《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四:「那簾內時巧轉鶯喉,唱一兩句詞兒。」
深海電鰩深海電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enthobatis moresbyi (Alcock, 1898)
體盤近似圓形,體盤長度不及全長之半,長於體盤寬度,長度約為吻長之2.7倍。眼退化為兩小點,與噴水孔分離。口裂小而可向前突出。齒窄小,呈菱形塊狀,約10列。眼眶間隔約為體盤長度之1/6。噴水孔大型,寬度約為噴水孔間距之1/3。背鰭兩枚,彼此頗為接近,第一背鰭基底末端位於腹鰭內緣之前。腹鰭明顯。尾長大於體盤長;尾側縱走皮褶缺如不明顯;尾鰭卵形。體背呈黑紫紅色(福馬林浸泡後),腹部亦可能呈黑紫紅色;體盤及邊緣散佈些許小白孔;第二背鰭及尾鰭鰭尖有時白色。
出現於阿拉伯、印尼、中國大陸、台灣沿近海域。
底棲性。
偶而可由底拖網漁獲,不具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電鰩亞目(Suborder Torpedinoidei)
雙鰭電鰩科雙鰭電鱝科(Family Narcinidae),Numbrays
黃魟黃土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asyatis bennetti (Müller et Henle, 1841)
體盤呈菱形;體盤寬稍大於體盤長;吻長為體盤寬之20%;兩眼間距為體盤寬之15.5%;左右噴水孔間距為體盤寬之16.6%;吻端至尾棘起點之距離為體盤寬之118.3%;口裂寬為體盤寬之7.2%,口腔內具5枚乳頭狀突起;第一鰓裂至第四鰓裂約等長,為體盤寬之3%,第五鰓裂最小,為體盤寬之1.8%;左右第一鰓裂間距為體盤寬之20.3%,第五鰓裂則為13.6%;尾長為體盤長之224%,體盤寬之207%。尾部背面具不明顯之稜脊,腹面則具明顯皮褶;體背面呈褐色,腹面呈白色;體背面中央具一縱列小棘,肩帶側亦各具一列小棘。
出現於中國南海及東海南部、印度洋。
底棲性。
可由底拖網漁獲,魚肉可供食用。
T0000000001--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T0000000020--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T0000000029--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T0000000028--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T0000000034--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T0000000073--鰩目(Order Rajiformes)
T0000000083--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T0000000086--魟科土魟科(Family Dasyatidae),Stingrays